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中文学院邀校友赵乾乾分享小说创作经验

文字:通讯员 黄泳颖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9-2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915下午,中文学院首期“云山论道-抒情时代”文学沙龙在第三教学楼422会议室顺利举行。先后在台湾和大陆出版多部小说的中文学院05级校友赵春晓(笔名赵乾乾)应邀回母校分享其小说创作经验。

  出席沙龙的有中文学院李和民书记、分管学术活动的刘小平副院长、沙龙活动发起人何光顺副教授,以及该院研究生、本科生、云溪文学社成员和来自中大等高校的文学爱好者。


“云山论道-抒情时代”文学沙龙现场

发掘创造力,成就人才培养

  沙龙伊始,李和民书记代表中文学院欢迎参加“抒情时代”文学沙龙的老师和同学。他指出,中文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文人才的培养,今天赵春晓校友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系统、专业的大学人文教育。今年中文学院在国内首开“创意写作”专业,将着力于培养各类创新型写作人才。

  沙龙活动发起人何光顺对“云山论道”系列沙龙活动作了简要介绍。他指出“思想家论坛”、“新闻家论坛”和“抒情时代”都源自老师和同学的创意。“抒情时代”是沙龙发起人之一左温淇同学根据米兰·昆德拉的“抒情时代即青春”而创意命名的,是为有文学梦的师生组建的阵地。此次邀请赵乾乾作首期主讲嘉宾非常有意义,即让刚刚进入大学的学弟学妹在已经取得创作实绩的学姐的带领下,更真切地走近文学。

想写就写,这就是赵乾乾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结合自己的作品《记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赵乾乾主要从创作过程和小说三要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她说自己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写小说,当时由于实习面试等困扰,想通过小说创作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并把写好的小说放到了晋江文学网上供网友阅读。后来由于机缘巧合,某个出版社要求出版自己写的书,于是继续创作。赵乾乾也表示,小说创作要坚持有趣的原则,要有自己的风格,用趣味性来打动读者,这样才能让读者记住。


赵乾乾分享自己写小说的创作过程

  在对小说的三要素进行分析时,她认为自己的小说在人物的设计上是具有明显的区别性。小说最忌出现几个性格相似的角色,而在人物性格的取材上,小说中的人物许多都是取材于自己身边的人,例如苏医生的口头禅“你不懂我的幽默”就是取材于自己的初中数学老师和学医的同学。在环境描写上,她认为小说环境描写对于推动小说故事的发展,衬托人物性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情节写作上,赵乾乾表示情节的写作要真实,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同时要写出创意,不落俗套。

同学发问,你我之见

  对于小说的创作问题,许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同学问起:“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应当如何积累,培养阅读的习惯呢?”赵乾乾回答说,她从小学二年级就已经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且还养成了随手记的习惯,现在保存的随手记的本子就有三十多本。同时她也认为文学没有高低级之分,无论什么书,只要自己感兴趣,都可以尝试着去读,当发现不适合自己时,则可以抛弃。

  还有一位同学也发问说道:“赵乾乾师姐写过古典小说,自己也曾经尝试创作古典小说,那么创作时应该怎样避免让人物过于现代化呢?”赵乾乾回答道:“其实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不用太在意人物的思想是现代还是古代,因为许多古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比现代人还超前。”


同学提问

  对外汉语11级的陈园园同学提问道:“我们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应当如何处理隐私和人物塑造的关系呢?”赵乾乾认为在创作时我们可以尝试把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例如描写老师时,可以糅杂多个老师的性格来塑造一个你心里想要塑造的人物。当你把自己的隐私写进小说时,很多时候读者并没有发现这就是作者的隐私。

 

“云山论道”系列沙龙

     中文学院“云山论道”系列沙龙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家论坛”、“新闻家论坛”、“抒情时代”。该系列活动由何光顺老师发起,并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云山论道”沙龙系列活动不仅邀请校内优秀的老师、同学进行主题演讲,还邀请了校外的学者举办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院内校内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赵乾乾个人简介

   《花火》最具特色的新人代表。其笔力深厚,文笔幽默生动,成为继语笑嫣然杨千紫之后最被看好的新一代古言小天后。其主要作品有《鸢鸢相报》、《舟而复始》、《才上心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