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黑,一段《江南style》于广外附中操场响起,一簇跳广场舞的人群,伴着动感十足的音乐欢快起舞,立即吸引了大量路人驻足观看。只听到一人惊呼:原来跳舞的都是老师!

操场上众人欢快起舞
“我们每天晚上8点到9点半这个时间段都会在这边跳广场舞,大约半个月左右学一首新舞,到现在已经跳了52首了,基本上是风雨无阻。”负责跳舞组织工作的东语学院工会副主席龚清英向记者介绍道。
原来,广场舞这个活动最初是由东语学院工会发起的,参加人员包括广外各个单位的在职及退休老师,还有部分教职工家属。为了不错过和大家一起跳广场舞的机会,有的老师甚至特意从校外的家中赶来。
“这个活动于2010年11月发起,参与人员从最初的3、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在广外教职工群众性业余活动的历史上,其坚持时间之长、人数之多,不得不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龚清英说道。而近日,这个广场舞活动也即将迎来它两周岁的“生日”。

刘小珊教授在教授学员舞蹈动作
一般人都会认为,“跳广场舞的都是阿姨”,但记者在现场却惊奇地发现,除了部分年纪稍大的教授、教师和职工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女老师,甚至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其中。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位日语系的研究生,她表示,很早之前就听说了这个活动,现在自己每个星期都会来几次,而且会和老师们一起跳。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了好几个舞蹈了。
那么,老师们组织的这个广场舞何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我们对这个广场舞活动的“铁杆粉丝”杜玉平副教授进行了采访。
自去年以来,杜玉平参与这个活动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几乎每天她都会来这里跳舞。虽然期间有想过要放弃,但有三点原因吸引着她一直参与其中,即“那些人,做的那些事以及取得的那些成果”。她说道:“作为发起者的龚老师一直以来不怕苦不怕累的组织协调,舞友们的协助、支持以及热情参与,都在活动的持续进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跳舞的过程中,参与者得到的是身心的双重收获,不仅身体上得到了锻炼,更通过舞友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加深了感情,增强了广外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以她自己为例,跳广场舞不仅缓解了她多年来的颈椎不适,让她每天都能够以饱满的精力去迎接繁重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对于广场舞团队的依恋,极大地增强了她作为广外人的归属感。
舞友们的温馨大合照
一直以来,校工会和东语学院领导都非常关注和支持广场舞活动。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刘祎表示:教职工每天都要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广场舞之类的活动对于缓解身心压力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对于这类活动,校工会很关注,并将努力给予更大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