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我们是否应该支持在校园边修建白云山隧道这一决定?”这个受到广外人强烈关注的话题,在12月6日晚出现在英文学院口译大赛舞台。在近3小时的唇枪舌战里,八位选手译出风采,最终5号选手吴佩莎脱颖而出,一举夺得英文学院第19届口译大赛冠军。

第19届口译大赛隆重上演

口译大赛人气高涨
大赛以中外教师辩论,选手口译的形式进行。辩论过程妙语连珠,现场掌声不断。正方辩手分别是王文心、Orpheus Allison、欧阳护华、Robert Tindol,反方辩手则为Richard Johnson、王蕴峰、Margaret Kennelly、古煜奎。
赛场上,正反双方首先阐述立场。其中正方一辩王文心一开始就指出为了绕过白云山,汽车要怠速一小时以上,能耗严重,并用事实数据进行说理,阐明了修建隧道的必要性。尔后,正方二辩Orpheus Allison举出自身实例,幽默地说在广州堵车让他有点小“中风”,陈述隧道建设合情合理。话音刚落,反方二辩王蕴峰拿起话筒,幽默地反问正方:“那么隧道挖成以后,是要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吗?”6号译员杨燕思维敏捷,马上翻译成:“After this project, I own this side of the mountain while you
own the other side far far away.”掌声雷动,全场为之叹服。反方三辩Margaret Kennelly则斩钉截铁说道:“ What about the roads only 15 minutes from here? It goes through the same situation. Why do our teachers have to bear the noise of
building a tunnel?"7号选手顾关立刻将它译成“即使十五分钟到天河又怎么了,这只是很短的时间,何必要让师生忍受噪音去建隧道呢?”一举让正方陷入被动。
最佳英文辩手Margaret话语犀利

译者风采

5号选手吴佩莎表现出色
如果说立场阐述只是小试牛刀,那么自由辩论无疑将比赛推至高潮。王蕴峰一句“你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没路就要修隧道吗?”被2号译员邵曦瑶稳健地表达为“When you drive in front of the mountain there will be a road. If it doesn’t have a road inside of the mountain,should we dig out the mountain and build the tunnel?”,正方一辩欧阳护华的古语“天时、地利、人和”变成7号译手顾关口中的“everything must be good,the people,the god and the earth”智慧与语言的火花引爆全场,观众掌声连连。

王蕴峰幽默回应对方
随后,正反双方分别由Robert Tindol与古煜奎总结。古煜奎表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方式是多选项,白云山只有一座,是单选项,把多选项置换成单选项,只能说明地方政府固执于一种单边主义——发展主义”;他更将广州建委在此问题上从“建不建”一步跃到“怎么建”的态度类比成“先上车,后补票”,予以嘲讽。同时,4号译手卢芳形象地译为“get on the bus and then pay the ticket.”而Robert Tindol则引用希拉里的话“让改变发生”来陈述正方陈词——何不通过改变来做一些尝试呢?

反方四辩古煜奎总结陈辞

正方四辩Robert总结陈辞
最后由古煜奎老师评点整场口译大赛。他表示口译极其考验综合能力,译者们需要具备双语能力,广博的知识以及转换能力。尽管译者们的表现尚未成熟,但是在他眼里,口译大赛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口译训练是一个过程,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来勉励自己,永不停歇,追求卓越。

古煜奎老师点评

获奖选手合影

大合照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吴佩莎
二等奖 顾关 卢芳
三等奖 邵曦瑶 范楚翘 沈瑜
优秀奖 潘英赵 杨燕
最佳英文辩手:Margaret Kennelly
最佳中文辩手:王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