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芦山地震新闻发布会”亮相英综大赛

文字:实习生 李欣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5-0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5月4日下午,我校第十三届英语综合技能大赛决赛在北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帷幕,来自不同学院的六支队伍尽显风采,角逐冠军。本场比赛设置了模拟记者招待会和议会制辩论赛两个环节,实行淘汰制规则,六支队伍中只有两支队伍能获得参加辩论赛的资格,经过激烈的比拼,“Pursuers”和“The Three Musketeers”进入辩论赛,而“The Three Musketeers”更胜一筹,最终摘得了本次大赛桂冠。
 

模拟招待会挑战重重  六支队伍大显身手
  进入决赛的六支队伍首先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展示。“Gentleman”一派绅士风度登场,坦言只要享受比赛;“The Fourth Apple”更是别出心裁,应用“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故事,大声宣告:“夏娃、牛顿和乔布斯拥有前三个苹果,而第四个苹果在我们手上”。

  比赛第一轮采用模拟记者招待会的形式,每场招待会由两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分别担任发言方与翻译方,发言方需进行主题概述并接受“现场记者”(特殊嘉宾)提问,而翻译方则要对发言方的表述全程翻译。发言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答案,翻译方也需在一定时间内准确传达信息。

第一环节:模拟新闻发布会
模拟新闻发布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的主题贴近当今国内热点问题,涵盖了4.20芦山地震、H7N9禽流感防控情况、黄浦江死猪事件、红十字会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生态文明等。这要求选手们不仅要英语能力了得,更需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可谓挑战重重。但选手们不负众望,他们用流畅的语言和充实的内容向观众们展示了他们的实力。由三名男生组成的“Gentleman”模拟芦山市政府进行了关于4.20芦山地震的记者招待会,他们简要介绍了芦山地震的现状、遇到的困难和救灾情况,无论是语言的条理性和回答问题的敏锐性,都颇有政府发言人的风范;而作为翻译方的“Pursuers”也不甘示弱,准确而流利地进行了中英文的互译工作。

模拟新闻发布会上,六组选手表现出色
模拟新闻发布会上六组选手表现出色

议会制全英辩论 两队精英各出奇招
    激烈的角逐后,“Pursuers”和“The Three Musketeers”进入第二轮,即议会制辩论赛环节,双方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观点,在陈述过程中对手可提出异议,陈述方需进行相应解答。辩论赛的论题也十分贴近实际,即“政府是否应鼓励个人志愿者到地震灾区参与救援工作”。

经过第一轮的激烈角逐,D组和F组同学进入“辩论赛”环节
议会制辩论赛环节

  经过抽签,“Pursuers”为正方,“The Three Musketeers”为反方。在十分钟的准备后,双方开始了“唇枪舌战”,正方巧妙避开了当前关于志愿者的敏感问题,为“encourage”重新定义,他们提出“encourage”包含着“政府应给予这些志愿者相应帮助”的潜在意义,而反方则抓住志愿者的硬伤,例如盲目地涌向灾区会造成交通拥堵,普通志愿者没有专业知识技能只能为政府的救援工作添乱等,以此来反驳正方观点。经过评委们的仔细商讨,最终“The Three Musketeers”被评为本届大赛冠军。

植秀聪为获得一等奖的队伍颁奖
学生处处长植秀聪为一等奖队伍颁奖

  此外,多位选手个人表现突出,来自“Pursuers”的选手一举斩获“最佳台风奖”和“最佳辩手”两项大奖,同时队员秦娜也摘得“最佳辩手”称号,“最佳语音语调奖”由张骜获得。

  比赛结束后,商英学院教授戴桂玉对选手们进行了点评,她高度赞扬了选手们的表现:本场比赛中,选手们的舞台表现能力很强,能够很好的管理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而这也是影响赛果的重要因素。同时,选手们的见解独特有深度,语言安排够巧妙,反应也够迅速。本次大赛不仅能够提高选手们的英语能力、合作能力、反应能力,而且能增加选手们的知识储备,她希望观众们也能从中获益。

参赛选手与评委、嘉宾合影

参赛选手与评委、嘉宾合影

 

附:获奖名单

特等奖 the Three Musketeers
一等奖  ursuers
二等奖  Impressive,CSJ,Gentlemen,The Fourth Apple
最佳语音语调奖 张骜    
最佳台风奖 于英俊  
最佳辩手 秦娜 &于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