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承载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那么,对于山西的民俗文化,你又知晓多少?5月9日下午,我校中文学院第三届中国文化节于北校区正式开幕。中文学院的师生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山西文化盛宴,让我们在短短的午后时光里,尽情领略了“晋之善,晋之美”。
开幕式:音色流古蕴 霓裳舞风情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中文学院的马榆茼率先登场,为来宾演唱了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歌曲委婉动听,丰富生动,感情真挚,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将山西人热爱家乡、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表现的淋漓尽致,赢来观众的一阵阵喝彩。
抖空竹作为中国传统杂技中的国粹精品,被欧洲誉为“两只棍子上的舞动精灵”。本次开幕式特邀暨南大学扯铃社在开幕式上表演抖空竹这项民间杂技。表演者将空竹由绳子甩出,在落下时又用手中的绳子将其稳稳接住,其精湛的技艺令在场观众惊叹不已。
汉服秀是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广外模特队身着飘逸流畅、端庄典雅的各式汉服,为我们展现了古风古韵的民族风采:款式修身、长可曳地的曲裾深衣,雍正平和、优雅大方的对襟襦裙,飘逸灵动、大气自信的齐胸襦裙,典雅清新、古朴大方的袄裙。种类繁多,样式美丽的汉服承载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意义,追求天然由内到外的内涵之美,向人们诉说着三千多年古老的华夏礼仪文明。

汉服秀
接着,古筝二胡合奏《浏阳河》与舞蹈《笼悦》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婉转悠长的古典音韵和灵动活泼的山西灯笼文化,手持大红灯笼的少女们时而展笑靥,时而蹙柳眉,一举一动间向大家展示了传统晋家少女的风姿,让观众眼界大开,掌声不断。

舞蹈表演《笼悦》

乐器演奏
中文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副院长刘小平、副书记李江等出席了文化展开幕式。李和民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文化节作为校园文化代表之一,承载了雅致、灵动的校园特色和盎然向上的精神面貌。”在他看来,大学就如一个泡菜坛子,泡菜的味道是咸是淡取决于泡菜水,而校园文化正是这样的泡菜水,浸泡着在其中学习生活的师生。“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再是世界的,同学们在加强外语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传统文化。”

副校长许国彬饶有兴趣地穿上汉服
李和民、李江参观文化节摊位,品尝花茶
各式摊位:玩晋民俗 尝晋民味
在台上声乐俱全的同时,台下亦热闹非凡。文化摊位以山西传统民俗文化为主,各出奇招吸引来往行人。
汉“创”山西摊位举办了猜山西方言游戏,略显晦涩难懂的方言有趣生动地展现了山西的语言文化。情至意晋摊位则通过有奖猜谜的形式让来客们猜出晋民俗文化、历史名人以及名胜古迹。此外,拼山西风景图、投晋名人图等游戏摊位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文化节上还有绘画了如“平遥古城”等山西古迹的明信片、屏风出售,让人们把山西文化带“晋”家。“民以食为天”,更有摊位摆上了各式山西特色小点心,突显了山西的饮食文化特点。

学生摊位花样百出

国外友人热情参与

手工明信片摊位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

现场热闹非凡
一位中文学院的学生对此次文化节评价道:“山西是一个很古老、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个文化节上我们通过服饰、饮食、方言、民俗故事等了解到了很多晋文化。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去近距离接触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
副校长许国彬在体验了本届中国文化节的一些活动后表示,在国际化特色氛围浓郁的广外,举办中国文化节很有必要,广外学子不仅要了解世界,了解外国文化,更应充分了解和学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节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每年一个主题,而且能通过当代大学生特有的和受师生们欢迎的方式展现出来,非常有意义。他还指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我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同学们的身心愉悦和心理健康也是非常有帮助。他对此次文化节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中文学院师生的热情和创意极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