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8日下午3时许,中文讲坛于第三教学楼422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坛的主讲人为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教授、孔子学院院长顾明栋。
出席本次讲坛的有副校长顾也力、中文学院院长陈彦辉、党委书记李和民、副院长刘小平以及中文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讲坛由刘小平主持。讲座伊始,顾也力代表我校为顾明栋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顾明栋发现,在汉学研究中,从事研究的学者既有中国人亦有西方人。学者的族群因素对汉学领域学者的心态产生了知性方面的影响,甚至会演化成带有族群色彩的学术政治,并对学术观念和研究范式的使用产生相当的影响。置身于身份政治的学者很少有人能清醒意识到或愿意承认是族群身份在作祟,这种影响学术的心态可被称为“族群无意识”或“知性无意识”。
顾教授娓娓道来
他从中西方汉学学者关于“局内人”与“局外人”展开的论争开始,描述了在汉学研究领域的“族群无意识”。接着他通过“疑古派”与“信古派”的论争、道学研究领域的论争以及大量学者评论来阐述西方汉学家与华裔汉学家和中国本土汉学家之间存在的族群分歧。顾明栋将这种由“族群无意识”演变而成的“知性无意识”归结为学术中的身份话语权争夺即西方学者在学术研究中的霸权主义,以及西方学者为他者代言的强迫症状即他们在汉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原创的焦虑”。
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同学们就“西方汉学研究者的素质如何”、“族群无意识中的族群如何界定”、“中国文化如何真正走出去而不仅仅是进行低端的文化输出”等问题与顾明栋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