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2日下午,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在北校区行政楼国际会议厅举行。会议听取审议了《2012-2013学年图书馆工作报告》,对图书馆2012-2013学校社科繁荣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支撑体系建设的完成情况,以及2014年资源购置方案与经费预算草案等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发展共识。副校长石佑启、刘建达,校长助理陈林汉以及校图工委全体委员出席会议。
校图工委主任、副校长石佑启首先致辞。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过去的一年,图书馆在处理好学校的战略定位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新技术环境下服务手段、媒介、内容等方面的继承与革新关系,建立与教学科研部门的有效互动关系,通过多样化途径建立完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提升了对学校中心工作和校园文化的服务力和影响力。

石佑启致辞
随后,图书馆主持工作的副馆长伍方斐向大会作了《2012-2013学年图书馆工作报告》。副馆长周安宁对2012-2013学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以及2014年资源购置方案与经费预算作了说明;副馆长杨成杰作了 “2012-2013面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图书馆支撑体系建设”完成情况的报告。此外,“广外学术典藏库”、“权威期刊导航与投稿指南”、“手机图书荐购系统的建设”和“嵌入课堂的信息技能培训”等教学科研支撑项目的成功推出,也成为本次年会的亮点。
图书馆工作报告主要从战略规划、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资源建设、基础服务与创新服务等方面回顾了2012年校图工委年会以来的工作。一年来,校图书馆按“专业化、数字化、人文化”的理念,以队伍建设和制度创新为先导,以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为主线;通过打造和谐、有序、专业、高效的团队文化,凝聚人心,提升素质;通过优化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强力文献资源保障;通过与读者和业界互动,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文化传承方面的影响力。其中,大型精品图书、权威电子数据库的采购,国际化与本地化特色资源中心建设,通识阅读平台与图书馆文化创新等是工作亮点。在服务手段创新方面,最近一年,南北校区开通图书自助借还机各一套,方便读者自助办理图书借、还等手续;引进打印、复印一体机三套,方便读者自助文印;开辟固定存包柜,优化临时存包柜,方便读者使用;一线服务部门开放从早上8:30直落晚上10:00,周开放时间从以往的87小时延长到95小时,大大方便了读者。

委员们听取工作汇报
讨论环节中,委员们围绕图书馆的发展纷纷建言献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职业精神,尤其对图书馆一年来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在创新服务手段、内容、途径、绩效等方面取得的多项成果表示高度赞许。阳爱民代表科研管理部门对图书馆员工的工作表示感谢,他认为随着教师研究手段的变化,教师对数据库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图书馆应尝试建立广外特色的文献传递系统,对教师的文献需求做出快速反应;陈多友、林秀梅提出与图书馆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东南亚语种数据库;姜灵敏、郭光华等提出图书馆可加大数据库使用方法的推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数据库利用率;孙晓琴希望加大对统计数据库的投入和支持;杨韶刚提出应加大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尝试与国内外图书机构、院系资料室建立联系,多渠道获取图书。

委员讨论现场
石佑启在总结发言时充分肯定本次校图工委年会的成效,认为会议简朴、紧凑、高效,委员们的建议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他同时指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一是要优化资源结构,提升资源品质。资源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科分布与教学科研需求,要注意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结构比例,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二是加强员工培训和团队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丰富、多元、高效的团队文化。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团结协作,励精图治,实行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四是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倾听读者声音,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广泛挖掘资源,满足发展需求,并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