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我校代表参加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文字: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 图片: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 编辑:梁玲华 发布时间:2019-06-1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6月13日至15日,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第18次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召开。研讨会以“‘双一流’背景下的外语非通用语学科建设”为主题,下设“语言、文学和翻译”、“课程思政与教学”、“国别与区域国别”等三个分论坛。本次研讨会还颁发了“第五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奖”,谈笑、朱刚琴、茅银辉获一等奖,李婉珺获二等奖,尚雪娇、吴迪获三等奖。来自国内51所高校、语言服务机构和出版机构的120余名非通用语专业教师与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我校代表朱刚琴(左一)领奖

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我校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全永根、副主任罗奕原,东语学院印尼语教师朱刚琴、泰语教师吴圣杨,以及西语学院意大利语教师张海虹共五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发言分为“主旨报告”和“分组研讨”两个环节,与会者们围绕大会主题,畅所欲言。在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我校等十所大学的代表分别就非通用语种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与教材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的现状与愿景、“双一流”和“双万计划”背景下的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专业建设、非通用语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区域研究、非通用语教育教学改革等议题做大会主旨发言。我校代表罗奕原以“广外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题,介绍了广外非通用语专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目前发展现状,分享了广外在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与具体实践,并展望广外非通用语种专业的未来发展愿景。

在分组研讨环节,朱刚琴、吴圣杨和张海虹分别就“基于语块理论的汉语-印尼语翻译教学策略”、“文化学的文学观与泰国文学史教学探索”和“意大利移民儿童教育政策评析”做了主题发言,与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探讨。

我校代表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外指委非通分指委主任委员姜景奎、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智翔合影

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是我国高等学校外语非通用语专业全国性学术组织,每两年一度的学术研讨会是全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本次研讨会的成果不仅对我国“双一流”背景下的外语非通用语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对我校外语非通用语学科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附:第五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奖广外教师获奖名单

获奖教师 获奖作品 获奖类别 获奖等级 所属语种
谈笑 《文化视域中的马来班顿研究》 著作类 一等奖 马来语
朱刚琴 《汉字演变文化源流(一)(二)(三)(四)》 译著类 一等奖 印尼语
茅银辉 《简短,但完整的故事》 译著类 一等奖 波兰语
李婉珺 《诗经选择(汉马对照)》 译著类 二等奖 印尼语
尚雪娇 《中国蒙学经典故事丛书》 译著类 三等奖 葡萄牙语
吴迪 《弟子规(汉缅对照)》 译著类 三等奖 缅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