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是否应该开放‘单独二胎’政策?”这个牵动了中国百姓神经的问题,在于11月27日晚上北校六教报告举行的英文学院第二十届口译大赛上引起了一场唇枪舌战。在辩论过程中,八位口译选手进行翻译的激烈角逐,最终由3号选手黄卉菁摘得本次大赛桂冠。

比赛现场
比赛采用老师辩论,学生在老师中断发言后立即进行翻译的形式。每一方由4名教师(两名为外教)及4名学生选手组成。比赛分成四个环节,分别是开篇陈词、盘问环节、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后面两个环节译者会调换位置,保证每位选手都涉及到中英互译。
参赛的正方教师辩手是陈小虎、Alison Sutherland、张凌、Terry Ryan,反方则是Richard Johnson、施祥、Jeanine、杨婧。口译选手有1号汤远笛、2号张倩玉、3号黄卉菁、4号陈梦琪、5号朱舒然、6号黎淑雯、7号刘纯和8号张芬。

比赛以辩论的形式进行
流行词语经典语录考验选手应变
正方开篇陈词,“中国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变得比美国‘老’”。陈小虎立足中国国情,以人口老龄化问题阐述开放“二胎”政策的必要性。反方的Richard Johnson则指出中国无论在基础设施还是社会制度方面都还无法适应新的生育政策。辩手们结合中国实际抛出犀利问题,在中国甚为流行的词语如“大头宝宝”、“中国大妈”更是频频出现,这类带着本土气息的词语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翻译能力,更考验了选手们的应变能力。
在自由辩论环节,正方辩手张凌以“僧多粥少”为例论述开放生育政策的重要性:“作为一寺的方丈应该培养更多的小和尚,有更多的小和尚才有更多的高僧,有更多的高僧才有更多的香客,有更多的香客才有更多的香火钱。”这一中国古老的箴言被选手黎淑雯从容不迫地译为:“If we raise more young monks in the temple,more master monks will be raised,If we have more master monks,
we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charge people for more donations.More donations make our
temper prosperous.”顿时全场掌声一片。
被援引的毛主席经典语录——“人多力量大”亦在黄卉菁口中变为了地道的“More people mean more power.”更出乎观众意料的是,她注意到中西文化在单位方面的差异,将280斤和240斤迅速转化成140kg和120kg。

选手紧张地做笔记
亮点语句频出现尽显口译艺术
自由辩论环节,反方Richard Johnson对中国人口前景的担忧——“We are challenged that everything will be OK in the future.”在汤远笛口中变成了质疑的利器:“请问对方辩友中国美好的未来从哪里来呢?”,这赢得了全场的掌声。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Richard Johnson继续提出:“We need to be practical,not idealistic.”汤远笛立即把这翻译为惊艳全场的:“我们应该脚踏实地,而不是仰望星空。”幽默而不失准确,这无疑加大了辩论的力度。
在总结陈词环节经典语句更是不胜枚举,反方杨婧提及人口过多导致地铁拥挤现象时风趣地说:“世界最遥远的距离是你挤上了地铁,而我没挤上。”刘纯对其翻译亦是脱口而出:“The larg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It’s when we are both try to get into subway,
you are in the subway but I am left outside.”
评委古煜奎在点评中对选手们出色的表现表示赞赏,并指出他们在口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缺漏重要信息、缺少幽默感、缺乏与观众间的眼神交流、未充分表达辩手原意等。他提到口译工作如驾驭一匹野马,带有本土气息的词汇如“中国大妈”常常难以驾驭,进行口译也像在戴着镣铐跳舞,需要译者尊重原意。
获奖选手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 黄卉菁
二等奖 朱舒然 陈梦琪
三等奖 刘纯 张倩玉 黎淑雯
优秀奖 汤远笛 张芬
最佳英文辩手:Richard Johnson
最佳中文辩手:张凌
英文报道:
The 20th Interpreting Contest of FELC of GDUFS—Novel, Challenging and Appea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