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四高校师生聚首广外探讨国际关系

文字:欧铭希 沈俊芳 戴国宁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11-26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1月23日,第九届广东省高校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代表和我校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和“模拟P5+1会议 :伊朗核问题”。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陈斌、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黄云静、我校法学院副院长王树春、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海清等。

全体代表、老师合影

   主持人宣布论坛开幕后,陈斌在致辞中表示论坛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并且希望这个平台将来能拓展到与台湾高校一同进行交流。而黄云静则重点强调了“伊朗核问题”。她引用莎士比亚名句“To be ,or not to be”告诉代表们应有一种使命感,对国际关系热点问题提出自己好的看法。王树春预祝论坛圆满举办,并且提出,希望今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应该有类似的交流。

四高校代表各抒己见 

    我校代表们从中美各自核心利益出发,认为中国方面关注的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稳定的社会大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美国则希望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其全球性战略目标在亚太地区。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霸权周期,而美国为了自己的霸权地位,就会干涉一切与其盟友国有关的政事,比如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等。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意在维护核心利益,促进和平,稳定国际格局。 

    华师代表们以中俄关系为例,把中俄关系分为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20多年来,中俄关系不断升温,共同签署了一系列声明、条约。2008年,俄国在联合公报上声明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两国在边界、安全、国际反恐等问题保持一致态度。但是,中美关系不能照搬中俄关系。

    中大代表们提出了三个可能性:主观意愿、中美合作基础、国际有利环境,但他们同时提出了三个挑战:缺乏历史借鉴、战略互疑、利益冲突。他们分别就可能性和挑战进行了论述,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拔河”。

    暨南大学由一幅图引出中美关系。图中,某国带着利益来敲中国大门,这时美国拉住了他,对他说不要。旧型的大国关系是,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在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他们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分配与被分配,领导与被领导的不平等关系。而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撬动未来国际格局,它的提出推动国际“无极化”趋势、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有利健康稳定的亚太秩序建设、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模式和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由“无极化”这个问题引出自由讨论环节,各高校纷纷就“无极化”是否太理想对暨南大学代表队提出质疑,气氛很热烈。与此同时,观众们也围绕“无极化”进行轰炸式提问。

张明亮对此次论坛代表们的积极热情给予表扬。庞清建议代表们今后参加论坛,更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挣脱“政府发言人”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切忌死抠细节,而是要回归主题加深探讨。王树春表示,通过这个平台,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热点时事,并对国际关系问题有新的认识。 

模拟P5+1会议 :伊朗核问题

    近来,伊朗问题受关注度较高,论坛以“模拟P5+1会议”的形式来讨论这个议题。首先是由各大高校的代表模拟各国发言人进行发言。俄罗斯代表表示,其支持伊朗在不违反条约的前提下和平使用核能源,但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同时,他们希望伊核问题通过积极和谈的方式解决,各国暂缓对伊朗的全面制裁。中国代表的观点与俄罗斯相近,呼吁各方更加理性和耐心地对待伊核问题,将和谈的手段作为唯一选择,并对反对制裁伊朗的理由做了具体的阐释。而据德国代表的发言可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是德国的目标,各国在E3+3框架内解决问题也是德国所提倡呼吁的。

    美国代表与法国代表的态度较为强硬。美国代表陈列各项事实以说明伊核的威胁性之大,更对此提出各项具体而严格的要求;而法国阐明了放轻对伊制裁的前提条件,还强调法国坚持谈判和制裁并行的立场。英国的态度则相对温和,英国代表声明,英国愿做伊核问题的调停者与沟通者,也详细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而作为当事国的伊朗,在声明立场、承诺做出让步的同时,还具体要求西方国家减轻对其的各项制裁。

    各国发言期间,主席还开放了有主持核心磋商,各国纷纷提请动议。其间伊朗代表提出关于“呼吁国际社会减轻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的动议,中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代表都对此动议作了详细地阐释,对此次会议的其中一个焦点做了更深层次的探讨。而到了自由磋商阶段,各国代表积极交流观点,深入进行讨论,找好国家集团时也在积极谋求解决方案。茶歇之后,各国代表便进行第二轮发言,并提出了本国家集团的意见。

    而后,主席团进行总结发言。随后,来自中山大学的黄云静对此模拟会议进行了点评。她对会议中亮点表示赞赏,会议安排的程序很紧凑、磋商过程激烈而精彩、会议内容甚是丰富和各国代表很好地展现了他们敬业的精神和专业的水准。

 

附:获奖名单

“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

奖项

学校

姓名

最佳阐述奖

中大

卢伟聪

暨大

李祺

最佳立场奖

暨大

段立雪

广外

聂宇茵

最佳风采奖

广外

薛萌

广外

刘亦淇

 

“模拟P5+1会议 :‘伊朗核问题’”

奖项

学校

姓名

最佳代表国(俄罗斯)

暨大

张丽娜、高晴文、叶佳

最佳代表

中大

代思哲

杰出代表

中大

王超颖

暨大

张丽娜

最佳风采奖

暨大

李丽颖

最佳立场奖

暨大

叶佳

最佳斡旋奖

暨大

陈嘉琦

最佳阐述奖

广外

蒋明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