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4日下午6时,筑梦彝乡公益团队在南校区隧道口的阶梯上,开展蒙眼灯光展活动。筑梦队员作为引导者,为被蒙上眼睛的志愿者指引道路。此次活动让同学们体验彝乡孩子在黑暗中踏上求学之路的感受,同时为“一对一”助学金项目进行校内宣传。
模拟山区孩子摸黑上学

蒙眼模拟孩子们在黑暗中走山路上学
“清晨五点,我踏上了上学的路,虽然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我要加快步子赶去上学……” 队员们拿着纸灯,搀扶着被蒙上眼睛的志愿者在阶梯上下走动,模拟行走在嶙峋山区的场景,并轻声讲述孩子摸黑上学的真实状况。部分队员用手腿制造障碍,让同学们有更真实的体验。
黑暗中行走的过程中,负责引导的队员们手提一盏纸灯,为志愿者“照亮”前行的路。纸灯上面印的是彝良孩子们的信。在微微灯光中,纸上的字迹清晰可辨,稚嫩的字里行间透着感恩。
蒙眼灯光展活动延续了近三个小时,共有35名队员和若干名志愿者参与,期间陆续有路过的同学加入。据队员们介绍,本次活动通过模拟彝乡孩子的上学之路,让同学们体验山区孩子求学路上的黑暗和艰苦,并鼓励同学们贡献出自己力量,做彝乡孩子的引路人,并带来光明和希望。
志愿者体验感同身受

蒙眼行动现场
在引领者牵引下的“上山”、“下山”,让大家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位参与了活动的同学感叹:“平时熟悉的阶梯在黑暗中让人恐惧,更何况是孩子们长而陡的山路”。在留言板上,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们留下了自己的期望:“我不想大山的孩子天天过着像我刚刚这样的生活”。同学们纷纷表达希望孩子们能有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早日看见光明的未来。
一位特地从广中医来到我校参与活动的同学,在体验之后,蒙着眼为大家演奏了小提琴。虽然是受邀请前往,但他表示即使没受邀也会主动参加。“蒙眼演奏十分艰难,但我希望能贡献微薄力量,”让那些“看不见”的山区孩子看得见。
“一对一”首次面向校园筹款
在当天中午,筑梦彝乡团队便以展板,照片人,蒙眼人等摆摊设计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以更好的宣传“一对一”助学金项目,进而使更多需要帮助的山区孩子获得关注。

“照片人”告诉大家有一群孩子在等待我们的关怀
筑梦队员说,“一对一”助学金项目从上学期开始筹备。队员们利用寒暑假到达当地贫困学生的家庭和学校调研,了解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并根据孩子们上交的申请资料确定资助人选,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蒙眼人”宣传“一对一”助学金项目
本次蒙眼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仅是“一对一”项目宣传的开端,筑梦彝乡公益团队会继续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最新信息并开始接受班级或个人的报名。
附项目介绍:
“一对一”助学金项目是筑梦彝乡公益团队首次面向校园筹集款项的资助项目。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资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一个或多个班级对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资助,并跟他们建立长久的联系,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每个月捐助250至350元,相当于三个月每人仅要出10块钱”。“一对一”助学金项目同样接受个人、团队、企业等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