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学生感染者应该告诉校方感染状况吗?患者受歧视责任归谁?怎样做有利于学生患者?怎样进行防艾教育?”以第26届世界防艾日(2013年12月1日)为契机,12月5日首届校园“艾”健康广州大学生防艾公益校际辩论赛于我校南校区模拟法庭举行。
辩论赛现场
包括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我校等在内的共八所高校参与本届辩论赛。在本场比赛中,经过与华南师范大学代表队的唇枪舌战,我校代表队成功晋级,正方华师一辩获最佳辩手称号,正反双方联手为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高潮迭起的智慧碰撞。
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研究所所长林鹏,中山大学老师赵静,华南农业大学老师罗伟雄担任专家评委。学生评委由广东工业大学吴幸杰,广州大学徐一担任。
矛盾对焦 你来我往

正方一辩立论
正方一辩首抛观点,铿锵有力。他以“是否有利于感染者痊愈、是否有利于防艾”为标准,从感染学生、学校和其他学生三方面阐述了己方的观点,并认为存在的“告知后被泄密”的弊端是可以解决的。而反方一辩则进行换位思考,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感染者所会受到的歧视,认为推动防艾教育本就是学校应该做的事,不应让感染学生承受更多的伤痛。
在比赛的攻辩环节,正方辩手首先向反方提出了“告知与不告所产生的效果是否一样”的问题。他们认为,学生感染者将自己的患病情况告知校方,可以让学校增进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防艾教育。

反方二辩攻辩
对此,反方重申了己方的立论,并以学校本就有责任、不能被动的等待学生告知进行反击。反方辩手认为学生可以告诉身边的亲人以及医疗机构,以免对患病学生造成二次伤害。不告诉学校不代表不努力,而学校也可以从其他途径了解艾滋病患病的具体情况,从而进行防艾教育。
针锋相对 问题凸显
在接下来的对辩和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手各显身手,引起全场的沸点。其中,双方二三辩更是立稳自己观点,神色自若,舌灿莲花。正反双方都承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是社会的责任,而不是病患本身,然而双方解决的方向却不同。

正方三辩
正方认为责任是在社会,但是首先要让感染者自身敞开心扉告知学校,从而学校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帮助。并抓住反方辩手支持患病学生应向医护人员而不是学校报告,却以15.3%的受访患者曾被医务人员泄密为例的逻辑矛盾。学生不能因为仅仅是“有可能”被泄密就放弃本可以推动防艾教育的努力。

反方三辩
反方则多次引用近年来南京等地的艾滋病歧视热点事件,以及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报告数据,并指出32%的调查者表示自己的感染情况曾被他人未经允许透漏出去。认为感染学生向敞开心扉可能的后果是遭到学校对的歧视,不利于感染者的身心健康。只有学校或者是政府首先做出努力不再歧视,患者才能正视病情积极治疗。最后,反方在结辩进行价值倡导,希望大家给艾滋病患者以尊重而不是特殊帮助,这才是正确面对患者的做法。
评委点评 专业犀利

评委点评
评委林鹏认为,双方的表现都非常精彩,尤其是反方能“靠数据说话”,很有说服力,但辩手准备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一辩还没能做到脱稿。曾是辩论队员的评委赵静就从辩论专业的角度点评道,双方在“学生感染者”、“感染状况”的概念定义上还是有所欠缺,希望他们下一场比赛在拿到辩题时对辩题多加分析,巧妙破题。
附
本届辩论赛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旨在帮助青年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唤起在校学生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社会责任感,以降低青少年中的艾滋病感染率。辩论议题围绕“性”、“艾滋病”等7个青少年关心而又“敏感”话题展开。以希望参赛者通过参与比赛,深入思考这些议题在医学、性别、人权和多元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意义。本场辩论开赛前,校团联的工作人员还为每位入场人员发放红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