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2日,“青春广州”纪录片颁奖礼于在广州新图书馆举行,本次纪录片大赛共有37部大学生原创纪录片参加评选。最终,暨南大学的《路人甲乐队》脱颖而出摘得桂冠。我校荣获最佳活动组织奖,选送的作品分获二等奖、最佳导演奖与最佳摄影奖。
出席本次颁奖典礼的有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敏、广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任天华、广州市新闻办公室主任欧彩群及我校副校长陈德萍等人。此外,华南理工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朱剑飞、知名导演吴慕清、知名导演李林作为纪录片大赛的评委到场助阵。
广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欧彩群为本次颁奖礼致辞,她介绍道,此次活动总计收到37部作品,分别来自广州8所不同高校,作品内容涉及面广,拍摄题材迥异。活动受到了各界的强烈关注,各剧组通过纪录片表现了生活的真善美,通过生动的影像,展现了广州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等奖获得者是来自我校的《市桥,越老越青春》剧组,评委表示,片子的“画面基调很统一,影像控制很好,很用心”。这部纪录片由郭宇峰、华楚珺、赵静思3个大学生共同拍摄,他们从小都在古老的市桥长大,市桥的大街小巷、一砖一瓦,每一处历史的痕迹,都触动着他们的“家乡情”。
二等奖作品《市桥,越老越青春》剧组上台领奖
我校《声识广州》剧组成功摘下最佳导演奖桂冠,评委们达成共识,认为《声识广州》在构思上很有特色,适合最佳导演奖。这部片的主创表示了其创作意图,“透过本片,去怀念广州留给我的儿时的回忆,去记录一些广州每天都能听到的声音,和那些不怎么被人留意的声音”。
《声识广州》剧组获得最佳导演奖
获得最佳摄影奖的是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In The Name Of Riding》摄制组,该片讲述的是四个青年和自行车的故事,他们都对自行车充满了热爱。影片负责人曾晨说:“这是两年前完成的片子,就是2011年12月份的时候,大概拍了半个月,因为我们新闻学院大二的时候有一门影视制作课程,然后我因为一直很喜欢骑车,所以想要拍一部和自行车有关的片子。拍摄时困难真的挺多的,首先是拍摄方面:因为骑行的镜头几乎都是移动的,我当时要一只手拿着相机骑着车,一只控车跟着演员们去拍,而且我们的摄制组只有三个人,设备都是东拼西凑的,三个人每次拍摄身上都是背着重重的东西。而且当时11月12月,天很冷,还经常遇到阴天,一到阴天拍出来的东西就很不好看,所以为了把镜头拍好我们还糟了挺多罪的。”
“当知道自己获奖的时候,非常惊讶,完全没想到,过了两年这部片子还能重新获奖,而且还是最佳摄影奖,我想都没想过。发自内心感谢组委会的肯定,同时也很感动,因为自己的作品是凝聚团队很多的心血的,能被肯定真的很开心。”曾晨如是说。
附“青春广州”纪录片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路人甲乐队 》 暨南大学
二等奖 《市桥,越老越年轻》 广外
三等奖 《古港游记》 广商
最佳故事奖:《富老师和万福的故事》 中大
最佳导演奖:《声识广州》 广外
最佳摄影奖:《In The Name Of Riding 》广外
最佳剪辑奖:《三年一瞬》广美
最佳指导老师: 陈哲《路人甲乐队》
最佳团队奖 《青春广州》剧组
最佳活动组织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