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5日上午,我校“青春中国梦 奋斗最美丽”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北校区行政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龚庆、我校党委副书记卢景辉、历年西部计划项目办及部分学院有关领导、我校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代表和校内志愿者队伍代表等参加座谈会。校团委书记谢秀兰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我校西部计划走过十年
谢秀兰首先回顾了十年来我校开展西部计划的工作情况,指出相关工作已取得不少成就,十年中已有29名志愿者参与到服务西部计划中,激励机制和就业保障政策也得到完善,从选拔到后续工作已经形成一整套机制。在选拔和分配人员方面,学校近年来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动员工作方式,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对申请人综合素质严格把关,力求做到“人岗匹配”,最大限度发挥志愿者的才能。今年是我校开展西部计划工作十周年,本次座谈会也是我校首次举办以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座谈会,谢秀兰希望在学校积极引导下,未来我校服务志愿队伍将继续发展壮大。
谢秀兰回顾十年来我校开展西部计划情况
志愿者代表谈感悟
参与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代表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服务基层的感受。我校英文学院08届毕业生花园园坦言,“志愿者的力量很小”,在汶川基层服务两年来,自己才刚刚“做到能做实事的程度”。她认为志愿活动给自己人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使自己更加珍惜生活。我校经贸学院08届毕业生曾惠珍和法学院08届毕业生林璐欣在广西融水县从事基层工作两年,曾惠珍表示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她对人生多了许多新的思考,林璐欣则强调志愿工作让她体会到什么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经贸学院08届毕业生陈镜城和陈桦在广西柳城县服务一年。陈镜城表示,与各色人们打交道教会他更谦卑的对待工作与生活。陈桦则认为服务基层也是人生一场错过要后悔的宝贵经历,“刚毕业时不做,以后回过头来再想做,牺牲的东西更多”。管理学院13届毕业生刘燕君是今年刚刚进入广西的意愿者,目前在当地司法局处理行政事务。她和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工作心得,希望有更多的人继续志愿者们在西部的事业。志愿者们普遍表示,生活艰苦不艰苦并非衡量志愿活动意义大小的标准,安于寂寞,乐于奉献的志愿精神才是志愿者最美好的品质。他们希望新的志愿者们能够克服“眼高手低”,戒骄戒躁,认真在基层岗位上做出有益于基层有益于人民大众的事情。
志愿者代表基层感悟人生
“过来人”寄语西部计划未来发展
党校办主任刘志军表示,自己是“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来参加本次座谈会”的。对于西部计划目前的发展,他对动员工作给予很大肯定:“很多同学不需发动就很踊跃地报名,主动要求去更艰苦的地方。有些同学认为广西还不够艰苦,申请去新疆、西藏;认为乡镇还不够艰苦,就申请到乡村。”刘志军和大家分享了他在从事西部计划相关工作中和志愿者的感人故事,表示志愿者们的“心灵是很纯粹的”,因此学校更要对志愿者多关怀,为他们做好后续保障工作。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烨认为,社会上很多关于年轻一代的报道并不全面,西部计划正是他们有责任感有担当的证明。她感慨“基层是个广阔天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希望年轻人去基层“闯闯”,学会以谦卑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份工作。关工委主任冯益谦指出,青年人“在基层磨练之后大不一样”,作为“老人”,自己要对他们加深了解,向他们学习。
教师代表发言
龚庆肯定了十年来我校西部计划取得的成就。对学校对该计划给予的重视和对顶层设计的完善表示肯定,对同学们的热情和坦诚表示感谢。他引用西部计划的标语“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认为西部计划在给年轻人带来特别的生活体验的同时,让年轻人实现了个体的人生价值,也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
龚庆发言
卢景辉代表学校领导向志愿者们给予问候,对省团委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没有西部的小康不是完整的小康”,参加西部计划是实现中国梦的另一条途径。“29位志愿者投身到西部建设,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部分志愿者还在期满后提出续约的要求,继续扎根西部。卢景辉表示,学校应继续鼓励支持大学生走进西部,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实干精神的人才。学校要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倡导大学生把青春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十年磨一剑,青春最美丽”,卢景辉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西部基层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发展空间更大,是一片的广阔天地。他鼓励同学们向西部计划志愿者学习,在不懈实践中,摔打自己、磨练自己、塑造自己、成就自己,用实际行动实践中国梦。
卢景辉鼓励同学们向西部计划志愿者学习
座谈会结束后,卢景辉与龚庆为参加座谈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颁发了证书。与会人员还在图书馆前的文化广场进行了西部计划实施十周年纪念树植树活动。
卢景辉与龚庆为志愿者代表颁发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