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人文大讲坛钱捷剖析哲学与人生境界

文字:实习生 梁多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4-1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哲学研究事物的本质,探究最后的原因,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指导人们达到不同的人生境界。”4月15日晚,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钱捷在北校区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为师生带来一场关于哲学与人生境界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党委宣传部和图书馆主办,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协办。
                          讲座现场

哲学,探究最后的问题

    钱捷首先提出“什么是哲学?”之后,他指出在很久以前,哲学囊括了所有知识、理论、学科,后经发展,其他学科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哲学就是爱智慧也是爱智慧的产物,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它与其他学科的根本不同就是哲学是关于事物本质、本原和对事物的认识终极根据或理论的学问。”对于哲学的特质,他如是说道。同时,他说到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因此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甚至是超时代的。

感官愉悦背后的哲学根据

    钱捷以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境界说切入讲座主题,该境界说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境界。他对四个境界作出了深刻的分析,自然境界是指对人生意义的没有认识的任何生命存在都有的状态,功利境界是在功名利禄方面的知性认识,道德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对人生意义理解的制高点,而天地境界则是道德境界达到一种极致的体现。他指出这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境界演变顺序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的五种需求层次基本对应,这种顺序以人类对人生意义的由深入浅认识为基础。他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大家感官上的快感与精神上的愉悦有何不同,“山珍海味带给你的只是暂时的饱足感,但做善事之后的满足感确是持久的。”

                        钱捷在演讲中

从“无我”到“忘我” 灵魂的高度和谐

    自然境界为“无我”境界,天地境界为“忘我”境界。钱捷表示无论是冯友兰还是马斯洛都没有真正说明这样一种顺序的理由,而哲学家却揭示了这个理由——人是肉体和灵魂二元性。“肉体是被动的而灵魂是主动的,这个主动性就是自我意识。”“极高明而道中庸”,他指出自我意识对人生境界的作用,道德是能够给人的内心带来和谐的。他说,在现在这个浮杂的社会,人之所以会生活得纠结,不快乐,是因为他的自我意识不透彻、他的意识在实践中不能得到贯彻从而使其处在功利境界,他的精神受肉体欲望支配,灵魂呈现出一个不自由、不和谐的状态。

    现场互动环节也同样精彩。不少观众提到哲学性的养成问题以及对于不同人生境界的困惑,人生价值的追寻,还有令人堪忧的中国国民精神教育问题,钱捷都做出了细致和详细的解答。面对栾栋关于人生境界研究的思想方法提问,即进化式、认知式、回溯式、下坠式和顶层设计式的研究路径的评判问题,钱捷回答说:“我赞成黑格尔正反合三段论的方法,把人境界研究纳入一个圆圈式的轨迹,具体的研究也许会有误区,但最终还是会转回来,在一个更高的点上自圆其说。”栾栋表示赞同,并用老子、马克思、维柯、舍勒、勒维纳斯等人的思想观点做了补充说明。
                        现场观众提问

    讲座最后,钱捷指出哲学不是一节课、一本书或是一个简单的教条就能领悟的,它本身的意义在于指导、引领人们用一种刨根问底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哲学性问题的习惯,培养坚持真理、找到自己存在价值的能力。他希望借此讲座与大家共勉,他说不要仅仅是在讲座中侃侃而谈,而是用哲学思想来鞭策自己来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同时,他鼓励大家多看好的哲学方面的书,如此,哲学道理会在阅读的气氛中逐渐被领会。

    出席讲座的有党委组织部部长方迎生、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涛、留学生教育学院院长梁学宏、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栾栋等,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张进主持讲座。讲座前,胡文涛向钱捷赠送了纪念品。

 

附:钱捷介绍

    普罗旺斯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形而上学、欧洲近代哲学、法国当代哲学以及比较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