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特别策划】人文经典阅读:从智识觉悟到现实践行

文字:北校校园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5-12 点击数: 分享至: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尤其是人文经典,对我们了解传统、体会人性,升华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我校在非中文学院学生中开设了人文经典课程。记者通过采访同学、相关老师和教务处,就“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开设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做专题介绍。

人文经典“艰涩”成“冷门”  
    大学校园里喜欢读书的学生很多,他们或者每天到图书馆专心致志地阅览,或者利用电子阅读器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目前,大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以流行文学为主,极少数同学会阅读人文经典。

    大一男生小安痴迷日本动漫,随身携带的书籍是一本日本推理小说。他的朋友小廖则偏爱欧洲的微小说。商英学院王同学称自己从初中之后就不怎么读经典名著了,她身边的同学平时也对经典名著没什么兴趣,“因为应试教育,从小到大了解了很多作品的皮毛,或多或少有点审美疲劳。有一些文学经典,譬如鲁迅的作品就有点脱离现代社会了,我们都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缺乏兴趣”。

    中文学院胡同学认为,这一代的大学生比较喜欢“接地气”的作品。她表示自己也会挑一些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身边的同学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阅读三毛和龙应台的作品。另外,缺乏对文学作品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大家较少阅读经典作品的原因之一,“像古代、近现代的著作如果对其时代背景缺乏深入认识,就不大可能发现其中的魅力与价值”。

    “我平常都喜欢一些好读的具有趣味性的杂志,有时也自己随性写作,还不太适应去阅读厚重的经典,也不知道怎么去读它们”,英文学院的小敏同学对记者说。

    采访中,不少同学表示,自己写论文前一般不会深读作品,而是先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写作时再根据需要摘抄相关内容。这种作法让阅读逐渐被当成一种“任务”,原本应有的阅读享受被完成任务的快感取代。

大学生们倾向于“浅阅读” 

人文经典——“人”与“文”的最高结晶  

    何为“人文经典”?阅读“人文经典”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讲授欧洲文化课程的教师谢谦对“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人文’代表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类的自我关怀,包含了对人的本质、价值、命运、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探究。”谢谦告诉记者,了解一门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对语言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英文学院开设了《欧洲文化》、《英语经典文学导读》和《西方思想经典导读》等课程来引领同学们通过阅读来了解英语背后的人文气息,但要领悟到人文经典所传达的精神,最终还是要靠同学们在经典阅读课程和导师引导下所开启的自觉阅读和思考。
    中文学院副院长魏慧斌则表示:“人文涵盖了艺术、历史、文学、哲学等有关人本身的活动。”他希望这门课程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得到文化的熏陶:“阅读平静人的内心,让人变得更加理性、睿智和善于思辨。这就如同哲学在许多人眼中是无用的东西,但许多科学家都利用哲学解决学术问题。”
    越来越多的同学知道了阅读经典的必要性,但因为课业繁重,很多人还是感觉困难重重。一位西语学院的同学坦陈:“可能是因为浮躁,我难以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在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困难。” 

                     人文经典的魅力                        

走出狭隘专业圈  养人文浩然之气
    针对大学生对人文经典了解不多、望而生畏的情况,我校在2013级学生(除中文学院外)开展了《人文经典阅读》通识教育课程。

    教务处副处长范正华介绍,近两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除了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核心通选课程外,学校在修订2013版教学计划时,调整了通选课的类别和学分,目前学校各专业均设置了10-14个学分(分为六个模块)的通选课程修读要求,其中新增了“人文经典”模块,开设“人文经典阅读”课程,该课程主要以讲座、课外阅读、辅助教学网站等形式开展教学,并委托中文学院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认真落实相关教学活动,以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创新文化。

    参与课程实际操作的老师何光顺说,这门课的特色在于每周没有固定上课时间,而是采取导师引导阅读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进行。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同学,课程导师会选择几部易于阅读又能切合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入门经典,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针对已经进行了一年经典阅读训练并进入二年级的同学,则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自主选择规定数量的经典,以完成经典阅读任务和相关作业。从课程要求本身来说,是有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的,如听讲考勤、规定作业量、网络考查。

    他认为人文经典本身是个庞大的知识宝藏,“经典不是现成化的知识,而开启的是一条思考的道路,阅读经典有助于我们去思考。经典的阅读不当停留于书斋,而是应当将经典的智慧在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中予以体验。希望这门课程带给我们从智识觉悟到现实践行的知行合一的贯通”。

                 申霞艳老师讲解《莫言与诺奖》

    那么,同学们是怎么看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开展呢? 

翻译学院的林同学在上了人文经典阅读课后,表示这门课程很有意义,并认为在导师的带领下的经典阅读能够让她思考自己不曾思考的东西,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感到一种平静,能够让她学会不带着功利性目的去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从而在身心的放松中,去体验一种文字书写中的力量,并在那种全情投入中,感受到一种来自传统的迷人魅力。

商英学院的阿晖认为学校设置该课程的初衷是好的,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是需要思考的。他说:“有兴趣的同学在课程导师的带领下可以更好地去展开阅读,那些以前还不了解人文经典的同学或被以前教材式学习打消了积极性的同学,却是需要花费功夫去引导的,重要的就是让经典变得可读和易读。”

魏慧斌针对这种情况做了回应:“我们的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团队拟订了系列的课程开展规划,比如开设针对中外人文经典的系列专题讲座,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在人文经典导师的带领下,有所师从,有所悟入,学会阅读的方法,领悟经典的智慧,以让我校非中文专业同学也能得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另外,他还表示,在导师的带领以外,课程阅读书目中所推荐的80部经典是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外各个重要时期的人文特征和社会状况的。“我们并不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对人文经典产生极大的兴趣,只是希望至少对一般同学而言有一个最低的人文经典的常识性了解和人文素质的普遍培养,更进一层才是启发一批‘读书种子’,让那些喜欢经典而不知如何入门的非中文专业同学也能得到人文经典导师的引导,以学会阅读、思考与研究。在这方面,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有不少上过这门课程的同学都和相关导师进行了互动,并能够问老师一些有思想内涵的问题了。”

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这门课程凝聚全校各个学院有志于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教学团队,“让人文经典阅读的强化应当成为我校学生内化到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意识,让我校学生从浮泛式卡通动画和新闻式的‘浅阅读’回归人文经典的具有历史纵深和现实生命体验的‘深阅读’,学会静心思考,享受一种‘深呼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们的共识。

 

 

    专题策划:梁多 李婕舒

   专题采写:梁多 彭光蕾 卢茵怡 孙佳纯 栗雅婷

   专题统筹:梁多 李婕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