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再芬黄梅戏”《女驸马》在南校经典演绎

文字:庄树程 何乐舒 实习生 黄小璇 图片:陈唯 实习生 肖逸夫 编辑:钟泽峰 发布时间:2015-05-26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为了让广外师生更多地领略到高雅艺术,5月25日,由校团委主办、校艺术团体承办的“走进文化名家名团百场系列”在南校区大会堂举行。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演员们献上的经典黄梅戏《女驸马》在悠扬悦耳的钟声中拉开了帷幕。

女扮男装赴京考,女驸马智获团圆

“春花带露满园香,乳燕双双绕画梁。好景偏逢人烦恼,几回思母又望朗。”歌声响起,帷幕缓缓拉开,一个女子在低声诉说自己悲惨的身世:母亲逝世,继母刁难,父亲听馋变心肠,兄长远走他乡。忽听婢女春红说心上人李郎来见,冯素贞欣喜之外又害羞得用袖子挡脸。可是李家败落,冯父冯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虽说“乌鸦凤凰难同林”,素珍真心却不变。舞台暗了起来,黑夜里,冯素珍风尘仆仆地赶来与李兆廷在后花园相会,赠以银两和首饰以济困厄之急。又赠玉麒麟一只,以示永不变心。不料被冯父发现,诬陷兆廷为盗,将其送官究办,并将素珍另配给宰相刘文举之子。素珍不从,无奈冯父铁心肠不愿改变主意,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而今素珍决定女扮男装顶替李郎进京考试,救出李郎。

素珍文章似锦绣,高中状元郎。本想喜气洋洋告假回故乡,救出李郎。笑声未落,圣旨驾到,招她红妆做东床。正与兄长冯益民共谋脱身之计之时,圣旨传来,令驸马随即进宫与公主完婚。

洞房之夜,“一对红妆怎配婚”,素珍借读书之名迟迟不肯入睡,三更声、四更声响起,声声入耳,都让素珍胆战心惊。公主疑心起,经再三诘问,素珍被迫吐露真情,公主大怒,要面奏父王,以惩素珍欺君罔上之罪。素珍吓倒在地,手不停地抖,冒死陈词感动公主。翌日,公主和驸马面上,把实情当成奇闻趣事向皇上娓娓道来,哄得皇上乐开了颜。但得知真相后,皇上大怒,要将女驸马斩首。公主请求父王赦免素珍,皇帝迫于情势,收素珍为义女,封她为“节义公主”,兆廷顶状元之名,作为驸马。冯益民上殿代妹请罪,岂料与公主一见钟情,宰相刘文举借此机会作媒,奏请将他招为附马。“贫贱不移夫妻情,生生死死结同心。麒麟成双人成对,并蒂花开万年红。”皇宫张灯结彩,两位新人同时完婚。

“It is fantasty, I ha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is”在表演结束后,外国友人一边走出大会堂一边赞叹。不少同学冒雨而至,还有一些老师携全家人来观看。观众们看得很投入,每到精彩之处,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来自商学院的陈同学很喜欢这次演出:“这出剧很好看,舞台也漂亮,很有现场感。”

艺术家在台上进行演出

在传承中与时俱进,把黄梅戏唱遍各地

饰演“女驸马冯素珍”的余淑华是国家一级演员,很小就到学校学习黄梅戏剧的演出,到如今,她表演黄梅戏剧已有多年。在她看来,黄梅戏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她告诉记者:“首演‘女驸马’的演员如今已经80多岁了。”《女驸马》作为黄梅戏曲很重要的一部作品,仍一直活跃在舞台上,该剧还在美国的学校上演过,也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这部剧将秉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宣扬,长久地演出下去。校艺术团体指导老师涂颖则表示,黄梅戏作为一种地方戏,这样的演出形式在我校并不多见,她希望黄梅戏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艺术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和风俗民情。

谈到黄梅戏进校园的目的,余淑华认为:“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观众受到艺术的熏陶,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戏曲,接受戏曲,因为戏曲是中华的传统文化。而且现在也在传承中不断革新与发展,并把这种文化推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对于黄梅戏的发展,余淑华认为黄梅戏的优势在于通俗易懂,黄梅戏的念白较为口语化,相比其它戏剧,观众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明白剧情,也更易于年轻人接受,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涂颖还表示,今年恰逢广外建校五十周年,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得到更多不同文化艺术的熏陶,广州芭蕾舞团、秘鲁圣佩德罗大学民间舞蹈团、安徽再芬黄梅剧团等国内外知名团体受邀来到我校,为师生献上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演出。据悉,在6月11、12日,佛山粤剧传习所还将在南校区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充满正能量的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

附:

《女驸马》简介

民女冯素珍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的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担任的院长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是中国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团体,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曲界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国有剧院。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前身,是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剧院盘活了《女驸马》、《天仙配》、《徽州女人》等经典剧目,创作了《公司》、《美人蕉》、《徽州往事》等新戏,恢复排练传统小戏三十余台。该剧院多次赴海外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