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中文学院研讨创新型国际化中文人才培养

文字:中文学院 图片:中文学院 编辑: 发布时间:2015-07-2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7月17日,中文学院召开了 “以改革谋发展,以特色争优势,建设有国际化特色的中文学科”为主题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副校长刘建达出席了会议并发表讲话。院长伍方斐做专题报告,院党委书记范静静主持会议。

刘建达肯定了中文学院这些年来学科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学院在人才培养、海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刘建达也指出,中文学院师资力量虽然很强大,但也要注意优化结构,要多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要有危机意识。在接下来的“十三五”规划中,中文学院该怎么做,要进行深入的研讨。

刘建达发表讲话

伍方斐在专题报告中,提出了中文学院工作的基本思路,“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争优势,以公正促和谐,建设有国际化特色的中文学科,培养有国际化特色的创新型国际化中文人才”。报告回顾了中文学院过去十年的发展,他说,学院近年来学科建设再上台阶,师资力量稳步提升,科学研究成果斐然,人才培养初具规模,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也要清醒的认清形势,看到学院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看到广外中文学科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外语类中文学科中的地位和差距。伍方斐在报告中深刻的分析了中文学院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中文学科在广外学科建设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所应承担的使命。他告诫大家要避免盲目自信,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抓住机遇,明确目标,以国际标准、国际眼光筹划学科发展,运用国际资源、展开国际对话,从而达到建设有国际化特色的中文学科的战略发展目标。

伍方斐作报告

伍方斐的报告充满激情,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陈桐生教授提出,培养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多读多写。严修鸿教授说现在社会进入了碎片化时代,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要求老师要更勤奋。何光顺教授则提出学校应成立通识教育中心,开博雅班,让学生学习人文经典,培养人文情怀。王焱教授说她也很有危机感,但她认为有危才有机,作为中文人,应该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特色,才能彰显自己。她认为学院提出建设国际化特色的中文学科是可行的。国际交流员李安副教授也提出了青年教师要多走出去学习,真正做到学贯中西。于屏方教授则提出了要多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语言学科的领军人物。教授们的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共鸣与支持。

范静静作总结发言,她鼓励全院教师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继续抢抓机遇,积极进取,同心同德,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深化自主办学综合改革的发展大局上、凝聚到建设有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中文学院的中心任务上来,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开创中文学院更加灿烂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