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周五特稿】国产动画兔YOUNG 未来充满想象

文字:北校要闻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梁玲华 刘韵 发布时间:2016-04-26 点击数: 分享至:

近段时间,迪斯尼动画《疯狂动物城》刷爆朋友圈。它讲述了一只名叫朱迪的兔子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动物城里的第一名兔子警官,联手狐狸尼克成功破获了绑架案,并揭开了幕后惊天大秘密的故事。虽然剧情并不复杂,但根据媒体统计,上映一个月之后,该片全球票房已经突破8亿美元,在烂蕃茄网的好评率高达98%。反观中国动画,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观众的批评指责声。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何外国动画能引来无数话题和褒奖,国产动画电影却如石沉大海,难获关注呢?

“网红”尼克和朱迪

中国动画现状:不景气,受四大瓶颈制约

中国是动画产业发展得很早的国家之一,也曾一度成为国际动画的领头羊。上海动画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等,伴随着一代人成长。而如今,对大多数人而言,提起国产动画,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

首先,国产动画并没有准确地理解动画的含义,只简单地将其受众定位为12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制作的是纯粹的低龄化动画,在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容的创新方面欠缺考虑,离真正的良心动画还有很大的差距。“动漫电影不再只是为了孩子而制作。”这是动画电影高峰论坛上,前法国昂西动画节主席洛思琪女士说的一句话。

其次,国产动画缺乏创新已是被业内普遍承认的事实。多年来,国产动画过度模仿国外动漫产品,缺少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足以打动观众的优秀故事作品。在这种环境下,影响了一代人对动画的看法。

再者,中国的动画市场缺乏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在国内的动画节目在制作后,除了完成播放一个环节则基本处于被动停滞的状态,好一点的有图书与音像进行出版发行,而玩具和形象授权更是凤毛麟角。动画片光靠播出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回报,必须通过产品的衍生开发才能实现盈利。但是动漫产商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这样的做法无疑只能让我国动漫市场产业链的发展陷入停滞。

同时,动漫行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急需解决。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投入,力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中一张的重要名片展现于世界。国家资金的投入着实提高了动漫制作的技术水平,但是动漫不是技术的合成体,再多绚丽夺目的大场面也比不上一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国产动漫缺乏的正是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内容,而创意性人才正好补充了这一空缺。除了创意型人才,经营型和管理型人才也是国内动漫试产迫切需求的,缺少了他们,中国动漫始终都难以做大做强。袁梓航是一位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他认为,虽然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但其中并没有多少能够真正培养出有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人才缺失已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的一大瓶颈,高校除了开设专业,更多的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带领我国动漫产业走出人才“缺角”的困局。

制作精美的“神笔马良”

动画是否就应被定位为“低龄化”?

动画市场:非国产受追捧,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早年中国本土的动画、漫画产品其实别具一格,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据资料显示,中国的动画市场份额中,日本动画占了60%,欧美动画占了29%,中国本土动画只占了不到11%。也就是说,中国动画市场几乎80%的盈利全都流入海外,国产动画可谓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今后一定时间内,日本和美国的动画产品保持着较难超越的优势。

美国动画明显受上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风格大众而通俗,引领着形式化以及娱乐化的审美趋向,镜头用色鲜明,极富视觉冲击。其人物角色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大多以超级英雄为主题,让观众从人物外貌或其他标志就能判断出角色的性格,派别,能力等,这一类的主题观众接受程度高,票房收益也有保证。日本的动画,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就是它的主题反映着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念。无论是早期的还是现代的日本动画都具有很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场景的设计中,在建筑、人物服饰、配饰以及色彩的运用上到处彰显着日本本土民族的审美倾向。独特的创作理念,充满想象又跌宕起伏情节细腻的背景,优美的音乐,都确定了日本动画走在世界动画的最前沿。

实际上,在美国、日本动画的辉煌发展同时,中国近年来其实不乏好的动画作品出现,如口碑丰收的《大圣归来》,它的成功证明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导演认认真真地八年磨一剧,也正是这样出来的作品才打动了广大观众,成为国产动画的一个票房奇迹。同时另一个原因就是它还了许许多多人一个“大圣”的梦。或许每个国人心里都曾有一个孙悟空,他是我们童年时的偶像,一个敢于与天地一斗的盖世英雄,然而随着大家慢慢长大,以为这个形象也就消失了,直到看了这部电影很多人才发现,他原来一直活着,活在每个人的心中。

中国不缺少英雄,不缺少历史,更不缺少民族特色,缺少的是认认真真走自己路的人。只要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文化特点,肯静下心来用心制作动画,未来中国的动画产业何尝赶不上日本和美国动画发展的步伐呢?

外国动画电影所占中国市场份额巨大

中国动画的未来:充满想象,需要年轻一代继续求索

面对国产动画与国外产品对比所呈现出来的不足,国产动画该如何针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自信、自强地走向国际化、创新化道路?

首先,国产动画要在细节上下功夫。《疯狂动物城》注意到了动物与人类身体结构的不同,影片中的动物均按真实比例呈现,动物中的建筑、主角手机上的音乐播放列表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就连场景中的灯光设计等方面都逼真而细致。因此,拟人化的国产动画再也不能“不拘小节”,要努力从细节中入手,只有真实地去模拟和还原,精细打造每一帧画面,才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其次,国产动画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精雕细琢。《疯狂动物城》的创作团队光是研究动物的个性与行为就花了18个月的时间。对动画而言,表演甚至比剧情更重要。

再者,国产动画的配音需要被赋予更多的感情。国内动画里配音员通常只有“好声音”,却难有“好表演”。国产动物若能在人物的表演上“给力”,作品会因多几分“人”的味道而更有魅力。因此,专门的配音培训和更多的感情投入是国漫崛起之路无法忽视的必要之举。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好的画师,画工并不能成为国产动画为国人贬低的主要理由。国产动画缺乏新意的故事剧情,强行增添的笑料,为了教育意义而强灌的心灵鸡汤才是问题所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在漫画创作方面并不缺少材料,如若编剧能够多用一点心思考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才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思考如何才能使观众在观影之后得到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而不仅仅只是依稀记得动漫里的零星片段,才能创造出激起人的共鸣、涤荡心灵的佳作。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动漫创作者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动漫不应该只是低龄化的教育片。近期,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认为: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并无必要与“低龄化”挂钩;动画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要做“全年龄”的动画电影的确,动画制作者只有在制作时合理明确定位观众群体,抛开“低幼化”的传统观念,才能彻底改变观众对国漫肤浅幼稚的印象,才能迎来国漫的蜕变与成长。

动画相关专业的学生袁梓航说,自己因为从小受到动漫熏陶,他的童年也因为动漫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动漫不仅成为他美好的回忆,也成为了他梦想的寄托。因此,他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动画导演,为中国观众做出一部“感人”的动画。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努力,他距离梦想也更近了一步。但是中国客观存在的原因依旧让他的追梦之旅困难重重。但我们都知道,任何新的事物在发展的初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只有在问题不断被解决中,它才会日渐成熟臻于完善,国产动画亦是如此。国产动画、电影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路漫漫其修远兮,国漫之发展仍需上下而求索!

国漫之发展 中国年轻一代仍需上下而求索

专题策划:唐浩景、陶岳、曾慧萍

专题采写:苏悦、李鸣慧、冯嘉裕、江汇、陶岳、王俐力、曾慧萍、朱丽丽

专题整合:刘韵、李炤锋、唐浩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