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叶志明:学校管理如同交响乐演奏

文字:关然然 实习记者 沈泳楠 李佳莹 胡一凡 图片:黄晓榆 实习记者 宣以琳 编辑:王子衿 朱秋雨 发布时间:2016-12-0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2月7日晚,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在南校区做题为“琴弦上的力学”的讲座,叶教授从人生经历出发,叙述了他在音乐与学习、工作和管理三方面关系的人生感悟。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和我校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朱珍葶等出席讲座。我校艺术学院还通过网易直播平台对这场讲座进行了现场直播,千余人参与其中。


叶志明畅谈音乐之路

讲座中,叶志明以自身经历向大家分享了他对音乐与人生的独到理解。他主要将其分为音乐与学习、工作、管理三方面进行讲解。在音乐与学习方面,叶志明通过讲述儿时认真学琴,耐得寂寞的经历,向大家说明了音乐学习经历对他形成追求细节、做事严谨性格的深刻影响。随后,他特别提到了自己因受文革影响而被迫自学的经历。叶志明对数学有种特别的热爱,自学高数期间,他完成了数本《高等数学习题集》的一万多道题,收集整理了4本笔记本。扎实的数学功底为他后来研究力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多年学习生涯的累积,他总结了读书的三个境界,读博,读薄,读破,也即活学活用、并有所创新。


叶志明分享人生经验

在音乐与工作方面,叶志明从音乐中总结出了独到的工作思维方法。他说,“音乐的和声合唱是一种和谐的关系,音乐的重奏协奏是一种主次关系的处理,而音乐中的变调变奏其实就是一种创新。”叶志明首次他尝试采用“互联网+”的教科书编写模式,在书中引进二维码,造就了全国第一份“互联网+”音乐教材的出版。他表示,任何事,一旦足够认真,就能做出所谓不得了的事情。在党校的学习中,因手写记录困难,思考后他运用计算机输入记录法整理出了三十三万字的党校学习笔记,也因此被党校书记赞誉为“空前绝后”。


叶志明拉奏小提琴

当提到音乐与管理,叶志明创造性地将高等学校管理比作了交响乐团演奏,将本科教学、科学研究、学校各支持或保障部门、校领导分别比作弦乐声部、管乐声部、其他声部、指挥,“一个学校需要所有部门良好配合与协作,做出符合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工作,才能做出对学校来讲最有效的工作,这就如同交响乐队需要所有声部良好配合和协作才能奏出最优美的音乐,奏出符合作品需要的音质音色一样。”他表示,这是专业乐团的守则,也是一流大学的守则。和中求新,从音乐变奏中,叶志明悟出了灵活创新的重要性。任职校长时期,他建立了校长热线,与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认可。

最后,叶志明与常沁怡现场弹奏了舒伯特的《小夜曲》和《叙事曲》,并与上海音乐学院教师胡思思等三人一同演奏了《歌剧魅影》中的“all I ask for you”和《梁祝选段二重奏》。欢快与悠扬的自由切换,钢琴、小提琴与钢琴的完美配合,在场的三位表演者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次美妙的听觉体验。


合影

 

附录:叶志明,理学博士、加拿大博士后、二级教授、工程力学与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上海大学原党委常委、原副校长、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图书馆原馆长等职。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委会委员、《力学与实践》副主编;中国建筑学会结构理论与计算专委会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建类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指导委员会和委员、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

叶志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ISTP论文100余篇),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15部,获各类专利10项,是《土木工程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领衔人。获上海市首届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两项、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精品教材、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四项,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誉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