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广外科〔2016〕10号) (以下简称《方案》)发文公布。为使广大教师更加了解《方案》的主要内容,记者(以下简称“记”)就一些关键问题采访了科研处负责人(以下简称“科研处”),深度解读相关内容。
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广外科〔2016〕10号)的制订依据是什么?
科研处:《方案》制订的主要依据包括:《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5〕58号)、关于修改《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的决定(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53号公告)等。
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科研处:《方案》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充分落实上级改革措施,释放政策红利,破除制约学校科研创新活力激发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高效务实的科研管理服务保障体系。激发二级单位和科研人员活力,强化具有广外特色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努力打造“顶天”和“立地”两类科研队伍,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科研处:主要包括深化科研项目经费、科研奖励体系、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模式、职称改革,深入推进国际合作研究、科学谋划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探索“教研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型科研创新组织等九大方面的内容。
记:深化科研项目经费改革方面,科研人员将获得哪些红利?
科研处:《方案》科研项目经费改革充分落实上级科研项目经费改革措施,以科研经费改革为核心,构建高效务实的科研、财务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1. 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校在差旅费、会议费方面下放自主权的有利条件,解决差旅费、会议费使用不符合科研规律的问题。
2. 修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发挥科研经费在人员聘用中的作用,降低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风险,着力解决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经费使用难问题,建立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科研与财务相结合的管理服务保障体系。
3. 制定科研项目间接经费管理和使用细则,充分发挥间接经费的激励作用,调动二级单位、科研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记:深化科研奖励体系改革,具体有哪些举措?
科研处:《方案》科研奖励体系改革以修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为契机,进一步树立“质量优先、贡献优先、特色优先”的科研奖励准则,科学制定科研奖励标准,将奖励指标对接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优质的社会服务,引导自由研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
1. 加大对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有重要显性支撑作用的科研业绩奖励力度。
2. 加大对提升学校科研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奖励力度。
3. 探索社会服务类成果奖励指标和评价方式,完善决策咨询类成果和转化类成果奖励体系,试点同行评价的模式和动态评价新的成果类型和成果级别方式,将科研创新服务活动纳入科研奖励范围。
4. 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色发展要求特色成果奖励类别。
5. 进一步完善科研业绩奖励动态调整机制。
记: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对科研机构管理将有哪些方面变化?
科研处:《方案》推动以分类评估、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科研机构改革。修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强化“放、管、服”相结合的理念,建立对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机制和分类指导、绩效考核的管理、服务体系。
1. 优化政策环境,实现稳定支持。对科研机构以稳定支持为主,扩大科研机构在科研方面自主权。
2. 改革评价标准,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科研机构建设目标和要求,明确定位,提升建设质量,实现特色发展。根据科研机构类别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
3. 强化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考核。明确机构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实行目标管理,建立退出机制,逐步建立资源分配与绩效考核挂钩的科研机构管理新模式。
记:深化社会服务模式改革,将如何构建学校科研服务社会的体系?
科研处:进一步推动服务社会模式改革,着力加强智库建设,对接国家、广东创新发展需求和重大现实问题,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加强学校服务社会的体系建设。
1. 出台“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进高端智库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符合新型高端智库发展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体系。
2. 对接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鼓励各学院及研究机构搭建服务社会和成果转化平台,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将二级单位社会服务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3. 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实施细则。
4. 以学院和研究机构为依托,试点地方研究院建设。
记:推进国际合作研究,将如何提升学校科研国际化水平?
科研处:统筹推进科研国际合作,加大科研合作在学校国际合作中的权重,探索多种途径提升学校科研国际化水平。
1. 出台“科研国际合作远航计划”,科学规划“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国际合作的任务和实现路径。
2. 释放国际学术交流自主权下放的政策红利,为国际科研合作交流提供制度保障。
3. 以现有科研机构为试点,探索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的科研国际合作平台。
4. 科学谋划国别与区域研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留学的科研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教师、出国访学学生、来华留学生以及境外合作高校(机构)的资源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的模式和体系。
5. 设立“国际科研合作基金”,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际科研项目、国际学术会议和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建立稳定支持机制。
记:科学谋划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有哪些新动作?
科研处:利用博士后创新基地审批权下放的契机,修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各有条件的单位设立博士后创新基地、与企业联合设立博士后创新基地,扩大博士后人员队伍。
记:深化职称改革,教师评职称将从哪些方面获益?
科研处:深化职称改革。实现科研分类评价与职称评审聘用的有效对接,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提高职称申报科研水平的入围条件,推进分类评审和评聘合一改革探索。
1. 增加科研人员对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市场导向的创新业绩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探索咨询报告等成果等同学术期刊论文的标准。
2. 将横向项目纳入职称评聘业绩,规定一定额度的横向项目等同于相应级别的纵向项目。
3. 为创新能力强、决策咨询和服务社会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职称评聘设立“绿色通道”。
记:“教研融通”对学生培养,特别是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将有哪些举措?
科研处: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促进教研融通。
1. 引导教师吸纳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
2. 探索设立师生共研项目,通过项目资助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题研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加强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加大研究生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比例,提高国际交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比例。
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将建立哪些新型科研创新组织,其主要职能定位怎样?
科研处:为提升学校科研人员、各单位及科研管理部门的创新能力,健全科研创新体系,在充分发挥校院各级学术委员会咨询作用的同时,建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委员会、学术创新中心、青年教师学术互助组。
1. 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委员会。科研创新委员会由校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对学校科研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遇出谋划策,为学校及二级单位科研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
2. 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术创新中心。学术创新中心帮助论证创新想法的可行性,提供实现创新想法的参考途经和外部环境;提供创新灵感汇聚、创新方法共享和创新专家交流的信息平台;协调校内外资源,帮助已经论证具备可行性的创新想法的实现。
3. 探索建立青年教师学术互助组。以研究方向和问题为导向,探索引导建立跨单位跨学科的特色青年学术互助组。
记:将如何保障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
科研处:为深入推进《方案》实施,大学将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负责具体改革工作。各部门分工落实改革内容。
附:
广外科〔2016〕10号关于印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