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我叫志愿者】以所学回馈社会,愿为知识摆渡人

文字:新闻社校园部 图片:志愿者提供 编辑:梁玲华 周喆 叶燕婷 发布时间:2018-03-22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今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5周年。在广外,学习雷锋精神的志愿活动早已蔚然成风。在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的号召下,广外学子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担当意识,在扶贫济困、助老助残、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等领域持续发挥作用。

本网推出“我叫志愿者”专题,分两篇分别讲述“周日英语学校”“筑梦彝乡”“博物馆义讲解”“少儿图书馆绘本表演”和“拜访抗战老兵”“关爱麻风病人”“甘露行动”“春暖扬城”等薪火相传的志愿活动故事,记叙广外人十年如一日的钉子精神,激励新时代的广外人能发扬光辉传统,“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教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是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用心灵影响心灵,实现共同成长。文化能浸润人的心田,为知识的接受者开拓一片新天地;而传授者也能在其中获得“传承”的自豪感以及他人的尊敬。我校学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利用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来回馈社会,为他人在求知的路上燃起一盏灯火。

周日英语,致力于给每个渴望知识的人传递正能量

周日英语,全称为周末英语学校(以下简称周英),是广外历史悠久且极具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团队,如今已经在时间长廊里留下了15个脚印。2003年,周英借助我校的外语优势,发扬“以专业知识回报社会,以奉献精神感动他人”的志愿者传统,致力于创造免费、创新、快乐的英语课堂,推广同城义教。同时也为我校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给了他们可以展现自我能力与风采的舞台。

志愿者与同学们

周英北校区的负责人杨凯如因为从小有一个教师梦而加入了周英的大家庭,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杨校长”。回忆起义教中温暖的场面时,杨凯如的脸上就不自觉地浮现出笑容。“有一次隔了一个月之后再去给小朋友们上课,刚到学校就有几个小朋友冲过来抱着我说:‘杨老师我好想你啊。’当时我特别惊讶,没想到过了这么久他们还会记得我。”在义教的过程中,她也收获了许多别致的礼物。曾经有一个一个小男孩写了小纸条给杨凯如,打开后是小孩子稚嫩的字:“老师我爱你”。还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被他妈妈背着来上学,说是生病了,但是不想耽误这个课,他还从书包里拿出有点压坏了的木棉花给我,说老师你拿回去泡水,对身体好。”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让杨凯如感受到义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学生能够从老师身上获得知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着爱的回馈。

15年过去了,周英仍不止步。“周英15年坚持的动力,就是每一届周英人心中对于义教的喜爱。我们致力于给每个渴望知识的人传递正能量,这也是我们走到今天的动力。维持稳定其实不需要什么秘诀,我们所有教员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同城义教,把知识和爱传播给每个人。”

筑梦彝乡,把爱和温暖载进大凉山

6年前,一群怀有公益热情的广外学子将关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的公益策划付诸实践,组建了一支教育型服务团队,开启了筑梦彝乡的旅程。

“尊重,分享,成长”是筑梦的宗旨。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是对孩子,还是资助方,筑梦彝乡的成员们都力求相互尊重,平等看待,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分享关于未来的蓝图。筑梦彝乡的负责人赖佳欣从大一就投身于筑梦彝乡的活动中,到现在为止已经参加了9次“筑梦”之行。说到“梦”这个字,她表示,“梦”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我们希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他们的梦想,筑他们的梦。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团队的“梦”,希望能做更多有意义的项目,把每一件事做好,真正帮扶到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号召更多大学生参与公益。”

孩子们的笑脸

“一对一助学金”是筑梦彝乡的一个长期项目,即在广外校内寻找一个班级共同资助一名贫困的学生读书。从初一到高三,筑梦彝乡有专门的人与孩子保持联系,关注他的成长。赖佳欣表示,目前为止已经有160多个班级参与资助,其间也有不少老师和社会人士参与进来。

2015年的“交换世界”公益体验活动通过大凉山与外面世界交换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了生活、梦想、未来有更多的可塑性,也向我们呈现了大凉山的美景人情和孩子们的求学的艰辛与渴求。赖佳欣回忆道:“去年在下沉广场办了“我的21平米”的公益体验活动的时候,我们大家去垃圾堆捡破烂,做道具,通宵在下沉广场的防空洞里搭房子,只为了把凉山孩子的真实生活环境呈现给大家。队员们都很辛苦,但在此过程中却更加坚定帮助大凉山孩子们的决心。”筑梦彝乡,这个公益活动看似只是给孩子们温暖,而它更像是一趟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列车,把满满的温暖载进贫穷而封闭的大凉山,把外界的新奇和资源载进孩子们的心和生活。

博物馆义讲,为广府文化代言

博物馆义务讲解活动是由国际商务英语学院Horizon志愿者协会组织的长期志愿活动。博物馆义务讲解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机会,鼓励那些对博物馆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利用自身优秀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帮助游客更进一步了解广州的文化。志愿服务的场地主要广州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时代美术馆、大元帅府和陈家祠等。除此以外,商英志协每年都会在广州寻找更多合作的博物馆,让同学们接触更多不同元素的博物馆文化,选择更多元化。就如上一年找到的时代美术馆,是一个以现代艺术为主的美术馆,和以往一些偏历史型的博物馆有很大的不同。这也让更多人有机会通过博物馆双语讲解这个志愿活动,接触到更多不同方面的知识,促进文化的传播。

志愿者在做讲解

讲解活动中,志愿者和游客的双向互动十分重要,志愿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动讲解,会让游客的旅程锦上添花;游客对志愿者表达的评价,往往会成为志愿者之后完善讲解的重要标志,他们一个小小的肯定,都能够成为志愿者的极大动力。国际商务英语学院Horizon志愿者协会的李嘉敏分享过自己的经历:“有一次在陈家祠给一位阿姨和一位叔叔讲解结束以后,他们就很惊讶地夸奖我:‘讲得很好。’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这种帮助别人得到赞扬的满足感是很难被替代的。”

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或许也在收获他人的帮助。“曾经有一个阿姨给我提了一些关于怎么讲解表达得更好更生动的建议,后来我根据这些意见调整了讲解过程,也给游客带来了更好的游览体验。”来自游客的肯定和帮助,让这群志愿者们时刻感受到自己为他人服务时所产生的满足感与自豪感,也成为他们坚持为社会服务的动力支撑。

绘本表演:帮助小朋友的同时让自己的专业知识生动起来

“在汝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叫阿景的小男孩......”广州少儿图书馆分馆里,一场“大戏”正在上演。随着银幕PPT上生动的绘本图画的出现,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践部组织的志愿者身穿橘红色马甲,带着自制面具的少年也出现在小朋友们的视线里演绎绘本故事。

这是2017年以“重阳节”为主题的广州少儿图书馆绘本表演活动的现场,志愿者们将重阳节的相关知识,通过用戏剧的方式精彩地呈现在儿童面前,寓教于乐,让儿童在欢乐中认识了解重阳节。这样的活动自2005年来,已举办了多次。每隔一段时间,实践部的成员便会招募志愿者组织图书整理和绘本表演活动。其中绘本表演要求志愿者根据绘本馆的少年儿童绘本,围绕某个主题,先以播放PPT配合志愿者讲解与表演的形式,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

志愿者与少图馆儿童合照

这样的志愿活动对志愿者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政管学院有社会工作专业,志愿活动能为社工班的同学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了解专业知识和应用知识。”而这样的志愿活动并非是单方面付出单方面收获的,而更像一种“互助”的过程,“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帮助了小朋友们,让他们收获知识、体验绘本乐趣,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和思考”。

 

广外人始终秉承着“用知识回馈社会”的理念,用爱心和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人,同时也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感受在奉献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与满足。他们默默地坚持数年之久,只为能够把自己有限的知识投放给每个需要的人,尽管力量微薄,但是教育好比那点点的星火,有一天会不经意地停栖在某个人的心田,藉由那星星之火,绽放出绚烂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