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外教情深】徐锡文:从跨国高管到金牌教练,他把“中国与世界”讲给学生听

文字:国际交流合作部 图片:国际交流合作部 编辑:宾锐光 周喆 发布时间:2025-11-19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即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为献礼校庆,我们特别推出“六秩芳华·外教情深”系列专访,聚焦在广外辛勤耕耘十年以上的外籍及港澳台教师,倾听他们与广外之间的温暖故事,感受那一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怀。

本期专访的主角是来自中国香港的徐锡文(Sherman Chui)老师。在这次访谈中,徐锡文老师分享了他对教育核心力量的理解、对人工智能时代教学革新的思考,以及对广外“中外文化交流桥梁”精神的深刻体悟。透过他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教师的执着与热爱,更是一份跨越文化与时间的教育信念。

徐锡文老师曾任跨国企业高管,2013年加入广外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任教,在广外执教十二年间,他将丰富的商业实战经验融入教学,培养出一批批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的学子。作为广外 MBA 项目与商英学院的“金牌教练”,他累计指导学生六次问鼎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冠军。

徐锡文接受采访

【对话徐锡文: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培育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Q:在广外任职的这些年里,您感受到校园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A: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基础建设的显著提升,过去宿舍排水系统老化、设施老旧,如今都已彻底改善。学校能合理规划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体验,这是实实在在的进步。其次是国际化氛围愈发浓厚,校园里的国际面孔日益增多,交换项目也愈发丰富。这正是广外核心定位的体现——搭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桥梁。这种自然形成的跨文化对话氛围,是其他学校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

Q:“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广外的十余年里,您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您认为教育最核心的力量是什么?

A:教育的核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一次课堂讨论、一场失败的尝试、一句老师的提醒,都可能成为他们未来判断世界的起点。教育的影响往往是悄然发生的,却能深刻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当足够多的人因此学会独立思考与持续学习,社会的未来也会被重新塑造。对我而言,如果能让一个二十岁的学生少走十年的弯路,那就是教育最有力量的证明。

Q: 过去十年,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快速变迁的时代洪流中,您认为广外始终坚守、未曾改变的精神内核是什么?而您自己,在适应变化的同时,坚守的教育信念又是什么?

A: 广外始终没有改变的是“桥梁”的精神内核。我们始终在做一件事——连接中国与世界。这一点,从未动摇。教育不能停留在过去,而要教会学生面对未来。教材可能要几年才能出版,而现实每天都在更新。我的课堂不止讲理论,更要让学生理解“今天正在发生的事”,并思考“明天的世界将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Q:请问您最终选择长期留在广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我选择留在广外,首先是学校为我提供了实现教育理想的宝贵平台。这里的工作氛围非常温暖,学院的领导们始终积极支持外教工作的开展,无论遇到任何问题,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协助解决。同事之间也始终保持着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的关系,如同家人一般。今年中秋节,我们几家人还在操场边一同庆祝,那份浓浓的归属感和温暖让我深切地感到:广外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Q:作为金牌教练,您带队参加各类商业与演讲比赛,屡获佳绩。请问您最着重培养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在 AI 时代又该如何调整?

A:我的培养重点经历了两个阶段。AI 普及前,我们注重打磨基础:英语表达与 PPT 制作,这是演讲类比赛的根基。进入 AI 时代后,重点转向三种能力:第一,批判性使用 AI 的能力。学生必须明白,AI有时会提供看似合理但实则错误的信息。它只是根据提示猜测,我们要学会辨识与校对,而非盲目接受。第二,人性化表达的能力。AI 生成的内容常常冗长而冰冷,我希望学生学会精简语言、优化结构,让表达更具逻辑与温度。第三,把握细节的能力。从着装到上台表现、即兴问答,这些细节往往决定比赛的成败。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比赛的核心不是“完美方案”,而是“最具竞争力的方案”。把握这一点,无论时代怎样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徐锡文老师带领学生参赛

Q:课堂上,您不仅讲授知识点,还让学生亲自做抖音、小红书的实操。您认为这种以“做”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A:世界变化太快,过去那种“学一个专业、干一辈子”的路径已经不再适用。我的课堂不是让学生死记书本,而是让他们亲身体验真实的市场和行业。我会把“中国正在发生的事”带进课堂,让他们理解商业逻辑、消费者心理和传播策略。电商课让学生亲自制作短视频、运营账号,在过程中学习反思,看到“行动—反馈—优化”的完整过程。相比十年前的案例,近两年的实践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现实和未来。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毕业后一两年内,能真正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

Q:在广外,有没有一个地方对您有特殊意义?

A:是云栈。它远不止是一家温馨的咖啡馆,更是我在广外的第二个“工作据点”,见证了我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珍贵历程。我带出的商赛、英语比赛冠军队伍中,80%都从这里走出——无数个夜晚,我们在此反复打磨比赛方案、精心准备每一场赛事;同时,这里也是我与学生课后深度交流的空间,学生们会来找我探讨各类话题:从即将到来的面试准备,到学业上的困惑,再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总能在云栈的面对面沟通中找到答案。

Q:在广外60周年校庆的时刻,您最想对学校说些什么?

A:六十岁,对广外来说是成熟而充满自信的时刻。我们从一所外语类院校一路走来,如今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语言魅力与商业智慧的使命。我希望广外继续坚守这份独特——我们并非理工科院校,我们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更应以这份独特继续绽放光芒,迎接下一个辉煌的六十年。

从商界精英到教育先锋,徐锡文以跨界者的独到眼光和教育者的赤诚之心,为广外注入了独特活力。他的故事,是广外“连接中国与世界”使命的生动缩影,更是教育理想最动人的注解。

六十年,是过往征程的圆满总结,更是未来新篇的全新起点。未来的广外,将继续在开放与创新中稳步前行,让更多像徐锡文一样的优秀教师与学子,共同书写下一个“连接世界”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