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外教情深】扎力:十六载双城记,一位俄语教授的广外情缘

文字:国际交流合作部 图片:国际交流合作部 编辑:宾锐光 周喆 发布时间:2025-11-12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即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为献礼校庆,我们特别推出“六秩芳华·外教情深”系列专访,聚焦在广外辛勤耕耘十年以上的外籍教师,倾听他们与广外之间的温暖故事,感受那一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怀。

本期故事,我们走近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扎力(SHARAFUTDINOV,DZHALIL)老师,来自俄罗斯的他与广外的缘分始于2009年,在短暂离别后于2013年正式回归并扎根于此。至此,他与广外已共同走过十六载春秋。

扎力老师接受采访

【对话扎力:从校园建设到学科腾飞】

Q:当初是什么吸引您选择来到广外工作?如今回头看,您对这个选择有着怎样的感触?

A:我从 2009 年 9 月开始在广外任教,至今已是第 16 个学年。最初计划仅工作一年,当时广州的高温高湿气候让我难以适应,且城市与校园都处于建设中,地铁线路不完善,出行多有不便。但短短几个月后,我便被这里的优势吸引:学校提供了良好的住宿与工作环境,校园整洁安全;广州的冬天温暖干燥,十分舒适。2013 年从莫斯科国立大学返校后,我便一直留在广外,连续七年未回俄罗斯,广州已成我的第二故乡。

Q:在广外任职的十余年间,您亲身感受到学校最显著的发展和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A:校园建设方面,硕士研究生宿舍、新教学楼相继建成,食堂也完成了现代化改造,校园环境与设施持续优化。学科发展上,俄语系进步尤为显著:2009 年时仅 1 个本科班、1 个硕士班,如今已扩展为 2 个本科班,新增俄汉双语翻译硕士专业及博士生培养项目,成立了专门的博士生答辩委员会,在校生规模达 200 余人。去年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调整后,俄语作为重要国际语言被保留,与西、德、法、葡语并列,印证了其学科地位。全球约 2.7 亿人使用俄语,覆盖疆域广阔,这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Q:在您看来,广外与其他外语类院校相比,最独特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A:广外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语言教育与经济素养深度融合。与许多外语类院校不同,广外不仅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更着力塑造学生的商业视野与实践能力。以俄语系为例,两年前设立的“俄语+国际商务”复合专业就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这里不仅学习俄语、理解文化,更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知识,未来既能胜任翻译工作,也能在国际商务、企业管理等多领域施展才华,实现更广阔的职业发展路径。

Q:您参与过学校 50 周年校庆吗?有哪些难忘的事?对今年 60 周年校庆有何期待?

A:我很荣幸参加了广外45周年和50周年两次校庆。45周年校庆前夕,学校将食堂与超市之间的空地改造成了一个小公园,台阶上刻着建校初期的9个语种名称,这个设计充满纪念意义。50周年校庆时,学校成功举办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多国高校代表齐聚,体育场举行的校庆晚会反响热烈。 如今学校发展日新月异,今年许多基础设施的升级与翻新让我印象深刻。相信即将到来的60周年校庆会更加精彩,我期待看到更多国内外高校代表和校友重返校园,共同庆祝这一重要时刻。也祝愿学校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Q:在广外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您是否形成了自己一直坚持的教学传统或某个特别的课堂环节?

A:我每年会参与三类固定活动:秋季指导学生备战全国俄语演讲比赛,去年已有学生斩获一等奖;春季组织学生参加俄语戏剧比赛,学生们或改编经典剧本或原创作品,经数周排练呈现精彩演出;6 月 6 日“国际俄语日”前后,联合俄罗斯驻广州总领事馆,组织涵盖华南六省高校的俄语演讲、征文、绘画竞赛,总领事或副总领事常亲临参与。此外,我还参与华南地区唯一的 “俄语世界” 基金会俄语中心的各类活动,助力中俄文化交流。

扎力老师(右4)在俄罗斯联邦驻广州总领事馆参加活动

Q:在世界快速变革的背景下,您认为广外始终不变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在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秉持着怎样的教育理念?

A:广外最核心的坚守是 “语言教育与经济教育相融合”,这也是其独特优势。不同于单一外语类院校,广外学生既学语言文化,又懂商务知识,如 “俄语 + 国际商务” 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职业路径。我个人始终坚持三大教育理念:一是 “实践导向”,鼓励学生通过竞赛、戏剧等活动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二是 “跨文化沟通培养”,教学中融入俄罗斯历史、习俗与商务礼仪,助力学生成为文化桥梁;三是 “关注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特长提供定制化指导,帮助每个人发挥潜力。正是这份理念的契合,让我在广外的教学之路充满动力,也期待未来能继续见证学校的成长,我相信学校会继续发挥优势,培养更多“会语言、懂经济、能沟通”的国际化人才,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摄于扎力老师办公室

从初遇时的 “一年之约”,到如今的 “十六载坚守”,扎力与广外早已紧密相连。他说,广外始终坚守的 “语言与经济融合” 理念,与自己的教育信念高度契合,“这是我能在这里工作这么久、保持教学热情的原因。”

面对广外的未来,扎力老师满怀信心:“我相信学校将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培养更多“会语言、懂经济、能沟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让广外名片在国际教育舞台上更加闪亮。”而他本人,也愿继续在这方热土上耕耘,与广外共赴下一个十年的新征程,为深化中俄教育交流注入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