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民生实事进行时】校园焕新蜕变迎开学

文字:基础建设部、总务后勤部、张甜甜、周喆 图片:白志华、李逸桐、朱心怡 冯朗轩、邓亦非、基础建设部、后勤部 编辑:宾锐光 周喆 发布时间:2025-09-05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暑假期间,广外校园悄然经历了一场更新升级,这是学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对“把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大事”承诺的切实回应。为系统呈现校园更新成果,讲好有温度、有细节、有共鸣的校园建设故事,本网特策划推出“民生实事进行时”系列报道,以图文、短视频等融合传播形式,全景展现暑期校园更新升级背后的民生关怀,凝聚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奋进力量,助力新学期开好局、起好步。


新学期如约而至。校园里处处涌动着崭新活力,从温馨宿舍到明亮食堂,从平整校道到人文场馆,校园环境的全方位升级,离不开学校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改善的高度重视与统筹部署。

大学城校区校门

白云山校区文化广场

暑期学校推进“34+38+4”改造升级项目

暑期建设工作启动前,学校便将基建、后勤修缮、绿化改造项目作为提升师生幸福感、保障教学科研有序开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校党委书记石佑启、校长闫相斌、副校长谢伟光等领导多次深入校园工地现场,实地走访查看各项目进展,不仅细致叮嘱工程推进中的关键要点,强调要严把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确保每项改造都贴合师生实际需求,还亲切慰问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并为施工人员送去关怀与鼓励。

校党委书记石佑启检查指导工程建设

校长闫相斌检查指导工程建设

副校长谢伟光主持召开暑期工作布置会

暑假期间,学校统筹推进34项基建项目和38项零星修缮工程项目、4项绿化改造项目,基建部、总务后勤部全体人员迅速进入“争分夺秒、狠抓实干”的工作状态,与施工、设计、监理等队伍紧密协作,共同克服持续高温、台风等恶劣天气及“两热”疫情带来的挑战。从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到质量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推进,确保在开学前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为全体师生送上这份涵盖“食、住、行、学、思”的校园“焕新大礼包”。

住得更舒心:宿舍改造升级,安全与宜居兼具

两大校区多栋学生宿舍完成“颜值”与“功能”双提升。白云山校区8-11栋宿舍新建独立阳台与卫生间,224间宿舍、1285个床位的居住空间扩容,完成白云山校区626台空调更换项目,改善住宿条件,更好满足学生住宿需求,大幅改善住宿环境。

白云山校区8栋学生宿舍外立面

白云山校区15栋学生宿舍外立面

15栋宿舍翻新了内外墙面,还提升了公区走廊和室内环境,惠及宿舍163间、床位888个,为学生营造了更宜居的宿舍氛围。云山公寓126间宿舍同步完成墙面粉刷、洗手间翻新与防盗网改造,504个床位的居住安全性与舒适度显著提升。

大学城校区同样亮点纷呈:C15栋整栋110间宿舍、440个床位实现“旧貌换新”,入户大堂与房间内部的翻新让住宿氛围更温馨;学术交流中心20间宿舍住宿品质再升级;师苑C16、C18改造了32间学生宿舍,新增180个床位,有效缓解校区住宿压力。此外,两校区710间毕业生宿舍完成设施更换,2606个床位以全新状态迎接2025级新生。

翻新后的白云山校区宿舍内景

翻新后的大学城校区宿舍内景

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学生宿舍家具更新,现白云山校区学生宿舍男生区(云山学7-11栋)全部更换为公寓组合床。完成大学城校区学生宿舍师苑家具96套的安装。教工住宿保障也在推进中,白云山校区新建的77栋、81栋教工宿舍进入了基坑开挖阶段,建成后将提供36套宿舍与44个停车位,切实解决教职工住宿与停车难题。


吃得更安心:食堂升级焕新,打造优质用餐空间

白云山校区学一食堂经全面改造,将成为校园餐饮服务的新标杆。对第一学生食堂首层餐厅及后厨升级:翻新天花墙面,更换门窗及售卖台,新增多种特色餐饮风味菜品;食堂一楼大厅重新设计装修,安装新的吊顶和灯带,整个大厅更加宽敞明亮,提升了用餐舒适度;食堂三、四楼卫生间装修,以及外立面翻新等,涉及改造面积约2060平方米。新学期将以清雅的风格与优质的环境,为师生带来全新的用餐体验。后厨采购更新了一批厨房设备;新建洗碗间,购置新的洗碗机,提高餐具回收速度和清洗力度,护航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焕新后的白云山校区学一食堂内外景

学一食堂后厨

白云山校区学二食堂整个食堂后厨和大厅的布局重新进行了调整,充分利用了食堂空间,增加了售卖区域、休闲空间和新建卫生间,引进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和特色餐饮档口,可为师生提供种类丰富的各色餐饮美食,打造适合师生休闲娱乐的校园餐厅。

焕新后的白云山校区学二食堂内外景


行得更顺畅:校道与门岗、围墙改造,安全与美观并行

校园道路与门岗、围墙的改造让出行更便捷、安全。白云山校区门诊部至第二学生食堂900米校道重新铺设沥青,与主校道形成呼应,成为校园内一条靓丽的“交通纵线”;小西门段240米永久围墙完成拆除重建,为校园安全筑牢防线。

大学城校区校园门岗

大学城校区入口形象全面升级:新建教学区校名石门、东南门与生活区2号门门岗,正门外墙翻新与周边美化同步完成,不仅提升校园颜值,更方便师生出入管理;正门南广场、校名石门路段调整绿化布局、重铺校道沥青,进一步美化校园核心区域景观,其中正面南广场两侧人行道重新铺设地砖,新增树池座椅,让行走与休憩更舒适。

大学城校区正门至图书馆路段

大力推进绿美校园建设,让同学们行在校园,美在眼里,育人心里。重点对白云山校区文化广场、大学城校区艺术楼周边、白云山校区17栋周边等处进行景观品质提升,清除灌木丛,修整树木,翻新道路、棚架设施,更新草地,改造面积约2.1万平方米,改造后的文化广场,更加通透、更加青翠、更加绿意盈然、沁人心脾。大学城校区隧道广场周边安装氛围灯30盏,大学城正门广场安装高杆路灯18套、庭院灯38套,既照亮了校园也美化了环境。

白云山校区文化广场

大学城校区校名石

暑假期间,学校完成白云山校区、大学城校区汽车充电站二期项目,于9月5日投入使用。其中,白云山校区充电站位于财院体育馆后侧,新装6台30kW直流快充桩和7台7kW交流慢充桩;大学城校区充电站位于学术交流中心地上停车场,新装6台30kW直流快充桩。充电站的建成,缓解了两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点位紧张的局面,为师生绿色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白云山校区充电桩

大学城校区充电桩


学得更沉浸:人文场馆与实验室升级,传承精神力量

饶彰风同志生平事迹陈列馆的建成,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与红色底蕴。白云山校区原49栋建筑历经改造,840平方米的空间成为纪念建校先贤的重要场所,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育人平台,助力学校统战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让校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改造后的实验楼实验室

教学与科研空间的改造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国际学院招生大厅与教学楼雨棚、排水沟全面改造,优化功能布局;第六教学楼A303办公用房重新规划,65平方米的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教师创造更舒适的办公环境;白云山校区体育馆2200平方米区域完成翻新,大堂、过道与卫生间的升级,为师生提供高标准的体育运动教学与活动场所;大学城校区学生活动中心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发展中心,38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彻底解决原场地老旧问题,成为服务学生成长的多功能平台;实验楼B、C、D区多间实验室升级改造,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实验室、国家安全研究院实验室、商学院“跨文化信息分析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相继建成,为区域研究、国家安全学、商科教学科研提供专业硬件支撑;教学楼G307室改造成多功能学术研讨室,B栋部分办公室改造,为不同学科的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提供适配空间。

白云山校区第七教学楼

白云山校区体育馆

同时,暑假期间,学校还对行政楼办公区域进行改造升级,给教师提供更便利的办公空间;第四教学楼至第六教学楼的校道围墙改造也已完成,墙体宣传长廊也在更新布局,让文化在点滴中沁润人心。

白云山校区行政楼

这个暑假,千余名建设者奋战在校园各个工地。基建部、总务后勤部设专人专岗把控安全、质量与进度,定期召开工程工作会议,严抓后勤和基建工程进度,确保暑假项目保质保量如期交付。

新学期,新风貌。焕然一新的校园不仅是给全体师生的开学礼物,更承载着学校对师生生活品质与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视。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校园环境优化,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让师生在更优质的空间里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