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28日至8月1日,由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主办、韩国东国大学承办、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及高阳市支持的第24届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世界大会在韩国高阳市KINTEX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适逢ICLA成立70周年,汇聚了全球众多顶尖学者,参会人数达1500余人,共同探讨人文学科在技术深刻变革时代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我校云山学者工作室首席专家、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聂珍钊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并作题为《口头文学的再阐释:语言与脑文本》的大会主旨发言。聂珍钊提出了口头文学是否具有文本的根本性问题,指出口头文学是以脑文本为载体并通过语言传播而存在的文学。在阐释脑文本理论的基础上,他重新定义了语言,认为语言不是先在的,而是脑文本在转换成声音过程中即时生成的,即脑文本的声音形态。他还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模拟认知模式方面与脑文本理论的关联,为文学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聂珍钊的主旨发言具有重要开创意义,通过“脑文本”理论重构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其与AI认知模式的关联性探讨体现并深化了本次大会“比较文学与技术”的核心主题。他的深刻见解彰显了在技术驱动变革的时代坚守人文价值、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扩大了我校及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影响。
本次大会共有5位国际顶尖学者应邀作主题发言,另外4位发言学者分别是韩国高丽大学的金禹昌(Uchang Kim)、美国哈佛大学的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英国伦敦大学的欧阳 文津(Wen chin Ouyang)、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桑德拉·伯曼(Sandra Bermann)。
我校郑杰教授、王冬青教授、龚梦情博士也应邀参加会议并作小组发言。

聂珍钊应邀出席第24届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世界大会

聂珍钊作大会主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