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法律文本翻译是涉外法治工作的助推器,是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桥梁。12月1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工委”)召开法律译审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法工委为译审委员、成员单位颁发聘书、证书。我校入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译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我校副校长何传添代表成员单位发言。我校西语学院院长杨晓敏、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副教授张新红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翻译学研究中心赵军峰教授、法学院(广东涉外律师学院)副院长韩永红教授被纳入法律译审专家委员会后备专家库。
六位译审委员代表就法律文本翻译工作开展讨论、交流感受体会。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胡志钢、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琳琳及何传添代表六家成员单位发言。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法律译审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
法工委主任表示,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法律文本翻译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为法律文本翻译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完整、有效对外传播,有助于宣传我国法治成就、提升我国法治形象,对展示中国制度优越性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法律文本翻译工作必须坚守政治立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精准有效对外传播好、阐释好我国的法律制度,展现“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

证书颁发仪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译审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11月25日。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助力法律翻译工作取得显著进展,逐渐形成“有积累、有机制、有队伍、有平台”的“四有”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在中国人大网英文版发布重要法律、决定的英文版本141件,浏览量达40余万次。
为了做好本次译审专家委员会换届工作,法工委深入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此次换届呈现三个变化:一是适当增加英文译审委员人数,从18位增加到20位,其中有7位是第一届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的译审委员。二是增加5位其他语种的译审委员,涉及阿、西、法、俄、德5门语种。三是增设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及我校六所高校为成员单位。
“被选为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成员单位,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更是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事业和对外宣传事业发展的一分子。”王瑞贺在作会议总结时表示,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好学科优势和人才储备优势,为专家们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各位译审委员要加强学习研究,注重专业积累,相互交流促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努力把每一部法律翻译都打造成精品。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