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第九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于广外举行

文字: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图片: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编辑:宾锐光 周喆 发布时间:2024-11-2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全面部署,积极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11月22日,第九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指导,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并得到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及教育部省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

合影

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1个主论坛和4个平行分论坛,吸引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领袖、知名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驻穗总领事及驻穗商会代表等与会。

论坛现场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指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了方向,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他强调,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引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陆慷还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通过数字技术和全球治理平台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他期待智库专家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

陆慷致辞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李心表示,论坛对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已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形成显著优势,不仅助力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与发展。当前,广东正贯彻全会精神,抓机遇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心呼吁各方为推动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双向赋能献计献策。

李心致辞

泰国前国会主席颇钦·蓬拉军(BhokinBhalakula)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在推动绿色能源、数字物流、智能农业等领域展现了领导力,为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提供了典范。他建议,中国应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在绿色金融、低碳技术和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合作,并特别强调人文交流的重要性,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作才是“一带一路”的核心价值所在。未来要进一步深化中泰人文交流,让“一带一路”成为团结的力量。

颇钦·蓬拉军致辞

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阿德里安·塞维林(Adrian Severin)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强互联互通、推动团结与尊重多样性,为全球实现和谐与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他建议,中国应继续以软实力为基础,扩大经济合作和社会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构建地缘政治发展的包容性平台,克服经济、基础设施和高质量人才短缺等挑战。同时,他强调,未来“一带一路”需进一步投资新质生产力,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计划,以经济繁荣和合作为核心,回应国际质疑,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阿德里安·塞维林致辞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表示,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始终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强调,十一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智库的作用愈发重要,为政策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李宜航还指出,广东省社科联作为桥梁纽带,致力于服务国际智库交流合作,并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李宜航致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表示,海丝国际智库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推动智库合作和国际交流的品牌盛会。他指出,广外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多语种、多学科优势为依托,构建了系统化的智库体系,深入开展“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涉外法治等领域的研究。同时,广外注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贡献智慧。他欢迎各界继续支持广外的发展,共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一带一路”建设。

石佑启致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闫相斌主持论坛开幕式,他对远道而来的政府官员、智库领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联部及各合作单位对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他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的智慧交流,加强政策对接,深化多边合作,助力各国共建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闫相斌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勇主持论坛主题发言环节。

王立勇主持论坛主题发言环节

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海尔加·泽普-拉鲁什(Helga Zepp-LaRouche)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奇迹的缩影,展现了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转型,也为全球提供了借鉴。同时她坦承,这种科技和经济的快速进步招致了西方的误解和竞争压力。她建议,中国应以其经验为基础,与金砖国家和七国集团合作,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的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移民危机和地区性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挑战。她还呼吁中国继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多边合作,突破地缘政治分歧,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促进全球和平与繁荣的共同目标范式。

海尔加·泽普-拉鲁什主题发言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三级职员(正局级)钟伟云认为,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非洲国家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卢旺达是其中的典范。卢旺达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包容性制度的建立和中国企业的深度参与,这表明非洲国家在制度改革和发展路径正确的情况下,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潜力。他强调,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和产业的革新,更需要制度保障,这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钟伟云主题发言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CharlesOnunaiju)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提供了关键的发展契机,帮助非洲国家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现代化。他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经验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中国通过深刻理解自身国情、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以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他建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应更注重本地化发展策略,以满足非洲国家的具体需求。此外,他呼吁双方继续推动法治合作,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同时借助科技创新与务实态度,加速非洲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深化中非伙伴关系,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查尔斯·奥努奈居主题发言

保加利亚前国会议员、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大学教授伊夫·西斯科夫(Ivo Hristov)指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近年来在经贸、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合作显著加强。他特别提到,中国在中东欧投资基础设施、能源与通信技术,推动地区成为连接东亚与非洲的重要节点。伊夫建议,中国应继续深化与中东欧在高科技领域、绿色能源、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助力区域经济融合与繁荣。同时,他呼吁通过文化和教育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更深厚的社会和人文基础。

伊夫·西斯科夫主题发言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高级院士、马来西亚前总理教育参事彭润年(John Pang)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十一年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的推动,为东南亚地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建议,为应对多极化危机和全球不确定性,中国应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的合作,聚焦解决铁路、公路和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高达千亿美元的投资缺口,加强在技术转移、绿色转型和工业化推进方面的协作,增强人民之间的交流,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彭润年主题发言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云山领军学者,丹麦奥尔堡大学兼职教授李形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成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增长的重要平台。他强调,进入第二个十年,“一带一路”需应对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环境与社会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挑战。展望未来,他建议“一带一路”需要更注重多边合作、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切实可行的机制。

李形主题发言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隋广军主持以“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隋广军主持圆桌论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申明浩认为,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大湾区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他指出,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灯塔工厂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广东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智能制造和国际合作方面走在前列。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正从产能合作向研发、数据链等多层次合作延展,新质生产力有望通过这一平台外溢至全球,推动高端要素流动和共同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申明浩圆桌论坛发言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Stephen Brawer)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全球发展范式的重大变革,其通过连接非洲及其他地区的深海港口网络,突破了数百年的殖民主义传统,为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路径。他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动荡和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历史性的解决方案。他建议,中国应借鉴自身悠久的文明智慧,结合现代技术与哲学思辨,深化国际合作,以推动非洲与发展中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成全球贸易网络的再平衡,助力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世界秩序,从而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

史蒂芬·布劳尔圆桌论坛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外比较研究部主任徐秀军指出,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紧扣新一代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和生物技术三大核心领域。这些技术虽带来发展机遇,但也伴随数字鸿沟、绿色壁垒和健康权利分化等挑战。未来的关键在于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高质量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徐秀军圆桌论坛发言

巴西联邦弗卢米嫩塞大学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伊塔洛·波蒂(Italo Barreto Poty)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连接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重要平台。他指出,巴西虽未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但通过与中国达成的32项双边合作协议,已经实质性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涵盖绿色经济与出口增长等关键领域。他建议,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应进一步关注全球南方内部贸易和投资的深化,加强科技合作和绿色转型项目,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更具弹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支持这些国家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寻求更灵活的合作路径,构建更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

伊塔洛·波蒂圆桌论坛发言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伟光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全新概念,它强调高质量、高效率和高科技的生产理念,是全球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阶段更强调基础设施和规则标准的深度对接。他还特别提到“一带一路”在拉美地区的拓展,尤其是与巴西的合作项目,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全球经济发展。

陈伟光圆桌论坛发言

平行分论坛聚焦“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发展,汇聚四十余位国际嘉宾,共谋成就、直面挑战、展望未来。其间,《东盟文化发展报告(2024)》发布,有力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深化。此外,中欧人文交流论坛与第二届湾区国际传播论坛同期举行,携手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