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教师节专访】启智润心,以文化人,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文字:受访者叙述 文字整理:周喆 张甜甜 赵文梓伊 郑惠琼 张懿 戴晓燕 胡思婷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宾锐光 周喆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4-09-09 点击数:

编者按:白云山下育桃李,语心潺潺颂师恩。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多年来,广外教师始终牢记嘱托,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用智慧和热情点燃学生的梦想,引领他们探索未来,走向世界。在全国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外新闻网特设“教师节专访”专栏,专访了五位优秀教师。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对治学之道的独到见解,感受他们在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中所作出的贡献,聆听他们教书育人、砥砺奋进的故事。

在此,我们向每一位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上的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聂珍钊:为人为学后为师

聂珍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1993年获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2024年当选英国国家学术院历史上第六位中国(大陆)籍的外籍院士。现任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曾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被国际学界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父”。

聂珍钊

聂珍钊在教育战线上奋斗已逾50年,今年,他即将迎来教学生涯中的第40个教师节。他不仅在文学学术研究领域捷报频传,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桃李芬芳,年逾古稀的他还在“教与学”中不断破浪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聂珍钊坦言,对他人生道路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分别是毛泽东、屈原和达尔文。他表示:“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初中学习阶段,从熟练背诵和反复品味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中,他学会辩证地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像一颗种子悄悄种在他的心间,在他的研究学问与教书育人之路上萌芽。他在屈原故里秭归的山村出生和长大,他崇敬地说:“屈原是我童年记忆的开始,是我处世为人和从学、从教的人生楷模和道德偶像。”达尔文“自然选择”和“进化论”则为他结合其它理论建构文学伦理学批评奠定思想基础。他从伟人著述中收获颇丰,此后也将此经验授予一代又一代学生。

为人为学后为师,立人立德后立业。“为人、为学、为师”是聂珍钊给研究生新生上的“开学第一课”。他坚定认为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的培养,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学术成就的提升,也涉及个人成长、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其中“做人是头等重要的事”。他的博士后学生任洁说道,“我学会的不仅是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更是如何去正确地完成人生中的每一次伦理选择,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人——Learning to Be Human。”

问题为引,牵出思考之线;书籍为针,织密学问之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学问,这是自古以来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厘清概念,辩证思考,追求创新”就是聂珍钊的回答。他经常在课堂上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在读书中思考。例如,他曾经引导学生讨论哈姆雷特著名的内心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通过争论大家认识到“To be or not to be”不是有关生死的哲学问题,而是有关对错(符合伦理或违反伦理)的伦理问题。而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通过一个个伦理选择的范例和道德解说,能够让读者通过读书而获取教诲,修身养性,提升道德境界。聂珍钊一直强调的勤学好问的美德也在此过程中长成参天大树,将果实传递给树下莘莘学子。

“精勤治学,学以致用,用学报国,这是读书治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聂珍钊看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来自教育家精神。他认为,当今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是一种融合了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卓越育人智慧、勤勉躬耕态度、深厚仁爱之心以及“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精神特质与风貌,“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更应该把平生所学和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努力工作,倾力奉献,以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时代潮涌,守正创新。“坚守教育的核心价值,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把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融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模式,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聂珍钊选择用这句话与每一位教师共勉。值此教师节之际,他祝愿广外教师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前行,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茅银辉:培养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茅银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院长、非通用语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两次获得全国非通用语科研成果一等奖。曾因与波兰高校的科研合作两次获得波兰罗兹大学颁发的“校长奖章”。2024年获颁波兰共和国骑士十字勋章。

茅银辉

今年6月,中波友谊功绩勋章授勋仪式在波兰驻华大使馆举行,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Andrzej Duda)向茅银辉教授颁发波兰共和国骑士十字勋章,并对她在推动两国人文交流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给予高度评价。“这项荣誉不只属于我,更属于广外所有人”,茅银辉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在波兰语教学、科研以及中波人文交流贡献的最高赞誉,更是对广外波兰语专业十年成长历程的深情注脚。

“波兰语言文学和中东欧区域研究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更是我心灵深处的一种文化召唤与使命担当”。在导师杰出翻译家易丽君教授的引领下,她踏上了文学翻译之路,将波兰文学的深邃哲思与丰富情感带入中国,激发了更多国人对波兰文学世界的探索。她希望能够带动学生们继续从事波兰文学的翻译与研究工作,让更多的中国读者领略到波兰文学世界的奇妙魅力。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为中东欧区域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机遇,茅银辉与蒋涌教授共同创建了“中东欧人文交流”创新团队,凝聚了中东欧各语种的青年教师,致力于中波人文交流领域的科研工作。迄今为止,团队已出版了三本《中东欧国家文化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为我国的中东欧区域研究贡献了广外的智慧与力量。“看到青年教师们的不断成长,也变成了我不断前行的一种动力和个人价值的某种体现。”

“融入大局,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茅银辉表示,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是新时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语教师不仅承担着语言教学的职责,更肩负着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中外文化理解与沟通的使命。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能在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她为学生提供更多跨国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亲身体验和感知世界各地的文化,真正融入全球化的语境中。在她的努力下,波兰语系如今已经与波兰六所高校签订了学生交换协议,拥有两个本科双学位项目和两个硕士双学位项目,一个区域国别高端人才博士项目。

“教育家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信念,它让我们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前,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是与学生心灵深处的一次对话。” 茅银辉怀揣初心,致力于成为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激发他们的潜能与热爱。茅银辉希望通过波兰语言文学的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一门语言,更能通过这扇窗户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感受到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重要性。“教育是一种唤醒,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能为社会、国家甚至世界作出贡献。”

“以教育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在全国第40个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她期望和同仁们永远保持对教育的热爱,用心中的诗意去装点课堂,用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让我们在学生的成长中找到成就与喜悦。节日快乐,亲爱的同仁们!”


韩小花:以爱育人,以德树人

韩小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担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服务与运作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含重点1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

微信图片_20240909174153.jpg

韩小花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我们携手同行,以爱育人,以德树人。”韩小花如是说。在教师节这个充满祝福的日子里,韩小花以此和广外教师们共勉,这也是她对自身教育理念的生动总结。

在教育理念上,韩小花强调“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在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韩小花认为,教师身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的艺术家”。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基石。他们对教育和学生应怀有深沉而持久的热情。这种热情如同火焰,能够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所教授的学科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知识基础。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识。他们应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这种精神是教育工作者适应变化、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韩小花在电商运营管理领域的深耕,不仅为学术界贡献了诸多创新成果,更在学生培养中融入了国际视野与实践导向。面对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韩小花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邀请国际顶尖学者开展讲座,支持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同时,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锤炼技能,与企业合作,构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体系。她本人的科研热情和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更是身体力行地引领着学生探索科研的无限可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韩小花积极运用智能白板、教学一体机等现代化工具,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更加高效。她深谙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塑造。

谈及应当如何弘扬教育家精神,韩小花表示,我们必须坚守一颗胸怀大局、忠诚于国家的赤子之心,这正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所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使命,致力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塑造正面的师德典范,用崇高的师德去启迪和鼓舞学生。紧跟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与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值教师节之际,韩小花祝福所有的教师们节日快乐!


卜晨晖:虚怀若谷潜心教学

卜晨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研究、日本古典文学研究、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等,曾获2024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日语专业组全国总冠军。

卜晨晖

卜晨晖和记者讲述道,在学生时期,他曾遇到了很多愿意给予信任和陪伴的老师,这些老师的出现深切影响了他如今教书育人的人生轨迹。在卜晨晖眼中,“教书育人”是非常重要的四个字,被学生叫一声“老师”的背后是肩上要扛起的沉甸甸的责任。他一直在努力做一名好老师,努力在成为“大先生”的路上摸索前行。

他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日语学院开设很多的前沿讲座、培训,包括课程思政、数智教学等,所以在这次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中能够将数智技术运用其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学院一直以来组织的培训以及学院领导、同事们的分享。卜晨晖表示,教师除了关注学科基础知识,还要教出学科的味道,抓住学科本质,突显学科内涵。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把人文情怀浸润于课堂当中的教育人。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器,更关乎道。

从今年开始,日语学院调整为“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日语(翻译与数智技术)”“日语(人文科学)”4个专业(方向)设置,备受青睐。暑假的时候,卜晨晖就感受到了新生对广外、对日语学院的憧憬。卜晨晖就是日语学院与日本阪南大学联合培养的中日翻译、经济双学位硕士,所以对于日语学院在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淀与优势有着切身的体验,也得益于母校的培养。卜晨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日语专业来说,恰恰是一种新机。这也是日语学院设置“日语(翻译与数智技术)”这一方向的重要原因。日语学院也开设了《人工智能辅助日汉(汉日)应用翻译》《“中国话语”AI翻译理论与实践》《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应用》等一系列课程,希望与学生共同成长。

卜晨晖谈到,要将教育家精神贯彻始终,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他认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教育的核心论述,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反思,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确保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楷模;应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实施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值教师节之际,卜晨晖真诚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梁倩蓉:对己“守心”,对生“润心”

梁倩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辅导员,讲师。获评“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所写心理案例入选教育部“向阳花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典型案例”、广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评优活动一等奖,主持或参与11项省级、市厅级课题。

微信图片_20240909174146.jpg

梁倩蓉

“广植德才,愿芝兰馥郁;深耕教育,祈桃李芬芳。”这是梁倩蓉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想与广大教师共勉的一句话,也是她在教育领域身体力行的愿景与写照。

梁倩蓉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乎学生成长、未来发展。辅导员们开展心理工作时常面临两个需要克服的难点:如何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心理评估,如何顺利地开展心理辅导。在实际工作中,梁倩蓉探索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来“破局”——用原生艺术创作搭建沟通的桥梁。原生艺术心理辅导是梁倩蓉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她曾在广州、珠海、澳门等多地给大学生、特殊儿童、康复人士等群体开展过原生艺术心理辅导。梁倩蓉提到:“表达即疗愈。”原生艺术心理辅导尤其适用于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绪情感、想要隐匿内心阴影的情况。梁倩蓉定期开展原生艺术心灵画园活动,不仅创新了心理辅导形式,还一步步引导学生们在绘画创作中敞开心灵的大门,挣脱心理障碍的束缚。

梁倩蓉创新运用新媒体,在B站上和朋辈导师一起带新生云游广外。新生入学后,梁倩蓉继续运用直播软件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学院开学典礼,加强家校联合。同时,繁忙的学生工作并没有使梁倩蓉停下学术研究的脚步。“学生工作给予了我很多思考,是支撑我总结和凝练经验的重要源泉,也是构建论文和课题思路的切入点。”梁倩蓉始终秉承“研究式开展工作”的原则,在兼顾学生工作之余发表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她将学生工作比作“根”,将学生成长比作“果”,学术论文和课题则是源于工作、生于工作的“繁枝茂叶”。

在当下教育环境快速发展的时代,梁倩蓉认为青年辅导员应当“慢下来”,也要“快起来”。“慢下来”是指教育教学应当不忘“回头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快起来”不仅指要追赶新潮,更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知道学生困惑什么,立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