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十年来,广外坚持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层次人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学术品牌,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广外方案,贡献广外智慧。值此十周年之际,宣传部策划“服务‘一带一路’”系列报道,反映广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和讲述师生的生动故事。
丝绸古道车马行,绵锦驼队铃声清。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十年来,位于“一带一路”重要交汇点广州的广外,坚持以“广东所需、广外所能”为导向,牵头组建国际性学术组织,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学术品牌,支持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声,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积极贡献力量。
第六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平行论坛合影
“智囊团”: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2023年10月8日,在第三届全球经济治理学术论坛上,广外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持续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倡议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动能。广外原党委书记、原校长、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隋广军教授在论坛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十周年研究报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机遇挑战与未来十年》。该报告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主题,总结了十年经验、分析了当前国际环境及其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建议。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暨重庆智库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王佳宁作点评时说,“报告在站位上清晰表达了中国在新时代的全球治理观念,强调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和共同交流,展现了鲜明的行动和成果。”
《“一带一路”十周年研究报告》发布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外坚持“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湾区所急、广外所能”的导向,充分发挥“多语种”和“多学科”优势,紧密对接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研究。
学校高端智库的“排头兵”——广外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围绕“一带一路”、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新格局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战略决策支持。累计完成上报决策咨询报告600余份,多份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纳并运用;连续承担“一带一路”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和政府委托研究项目60余项,为国家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提供了战略决策支持。中心获评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及人才培养基地、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广东省财经委重点合作智库,入选TTCSP亚洲大国智库百强和CTTI2018年度高校智库百强(A级榜单),入选TTCSP亚洲大国智库百强,位列中国智库索引(CTTI)区域研究与国际关系领域智库第4位,进入中国前25强(广东省唯一)。
依托于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是全国首个有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聚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新格局、国别和区域研究、海洋合作与资源开发、国家战略型人才培养五个研究方向,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决策咨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桥头堡,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广外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为核心,汇聚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力量,建成跨学科、跨专业、跨区域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开放性平台,形成集“智库-文科实验室-研究机构”一体化的湾区研究平台体系,全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广外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湾区智库之一,长期为政府部门、领事馆、跨国公司等提供大湾区咨询和培训服务,有效发挥湾区政策国际宣讲的智库职能。2022年,广外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入选CTTI年度高校智库百强榜,并进入A级榜单。研究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承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交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评估任务;承接省政府任务草拟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肯定。
广东涉外律师学院揭牌
广外还大力推动法学和外语(多语种)的深度融合,围绕国内法域外适用、国际法的遵守及出口管制、对外援助等重点领域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展开研究,打造涉外法治研究高端智库。学校已与省市司法行政部门及广州仲裁委员会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涉外律师学院、广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首家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学院。2023年8月,石佑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要围绕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粤港澳法律规则衔接,积极运用法治手段应对跨境纠纷和法律问题,夯实涉外法治理论研究基础,丰富涉外法治实践经验,以高水平涉外法治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金招牌”: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学术品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19)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国家发改委、中联部、外交部等部委领导以及广东省政府、省政协相关领导,以及来自海丝沿线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00余位政府官员、驻穗总领事、专家学者、中外智库代表、企业精英与友好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 展开交流。中联部原副部长徐绿平在开幕式致辞,世界银行前副行长、“一带一路”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林毅夫,印度人民党前主席司瓦米等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真知灼见。论坛受到广大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等20余家媒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报道。2016年,广外举办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至今已举办七届。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19)
广外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发挥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学术品牌。近5年,通过校际交流、学术论坛等方式,学校与77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交流关系。打造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粤非合作交流周”“大湾区论坛”“大湾区科创峰会”等区域交流品牌活动。
广外牵头组建国际性学术组织,打造高端对外交流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和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发起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网络,构建全球海丝学术共同体,每年40余个国际地区、300余位政要学者参与其中,搭建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民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广外已与50家国际智库建立深入合作关系,覆盖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并计划在泰国和瑞典等国家与地区共建5个“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将国际合作网络进一步做实、做深。
广外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逐渐形成具有广外特色的“一带一路”沿线国研究的皮书品牌。目前,广外拥有以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印尼、波兰等国家和区域为对象研究组建科研创新团队10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6个、校级院级科研平台10个。广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围绕广东外事工作战略部署,聚焦印尼、东盟、欧洲、拉丁美洲、俄罗斯、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研究,打造国别和区域研究“广外皮书”品牌,发布《东盟文化发展报告》《中东欧国家文化发展报告》等区域国别研究皮书36本,辐射面超百个国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广外智慧。
系列皮书
广外还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需求,聚焦外语研究、全球经济治理、区域法治与涉外法治、国别与区域研究、湾区研究等重点领域,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获国家级重大项目16项。
“麦克风”:发挥专业优势向海外传播中国好故事
2019年,《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英、法文版首发式在京举行,广外教师王巍巍、王丹,邓玮、陈湘蓉分别为首发式提供了汉英、汉法同声传译及交替传译服务。
我校教师服务《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英、法文版首发式
10年来,广外发挥外语人才优势,为《财富》全球论坛等上百场赛会提供高水平语言服务,并积极探索建立覆盖欧美、日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语种为主的国际传播团队,在国外主要社交平台了解和回应国际网民关切,专项支持教师在各小语种国家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宣传介绍中国道路和中国主张,以多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波兰主流媒体《论坛报》在专栏重要位置刊载了广外茅银辉、韩永辉两位教授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发挥自己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优势,建立一个更加灵活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从而使中国经济实现长期繁荣。中国的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此外,广外还有外教智辉和教师蒋涌等在国外主流媒体刊载文章,宣传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和乡村振兴故事,介绍中国方案,传播中国声音。
我校教授文章在波兰媒体上刊载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需求,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设立国际传播专项项目,支持教师积极承担国家对外传播科研任务,积极传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中国声音,推出了一批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外译成果,打造讲好中国故事的学术品牌。
面向东盟国家,广外主编翻译出版了中外对照的《东方智慧丛书》(共90册),涵盖《论语》《老子》《孙子兵法》《诗经》等20种中华文化典籍,得到东盟国家元首和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承担与翻译研究、话语体系建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相关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 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8项,切实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和人才库的作用。
学校还发挥7所海外孔子学院(课堂)、31个外语语种以及众多外教、留学生的作用,用多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珠江潮涌不息,抒写新篇不止。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构建“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五位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加强语言与国际关系研究深度融合,把握治理规则助力全球治理,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学术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广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