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妇女节专访】在平凡岗位发光 致敬“她”力量

文字:周喆 方媛 杨欣灵 刘瑾妍 陈炯儒 茹乐彦 黄商羽 林宝怡 杨晓岚 梁紫锌 邓铃焱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喆 发布时间:2023-03-08 点击数:

编者按:2023年3月8日是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我国第100个妇女节。在妇女节设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崭露头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广外,也有这么一群女性,她们在学术之路上行稳致远,在国际舞台中大放异彩,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出铿锵之声,她们不懈开拓,书写着独一无二的人生篇章。在这个专属于女性的美好节日里,让我们将镜头拉近,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发光的她。


余六一:矢志不渝,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余六一,我校日语学院教师。2007年至2008年间前往日本神户女学院大学任客座研究员,2015年前往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任职中方院长,她积极推进孔子学院工作转型,致力让日本民众感受、理解、热爱中华文化,坚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余六一在课堂上

“我希望能用坚持和热爱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中日交流的桥梁。”北海道的春天悄然来临,万物复苏时刻,余六一在此埋下的这颗名为“中华文化”的种子也正在生根发芽、盎然生长。

到任第一年,预算、报表、年度安排等工作如潮水般向余六一袭来,这些是原来作为日语教师的她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孔院创办第十年,迎来了校园统合及工作转型,彼时的教学对象由以社会人员为主转向以大学生为重点,不理解与担忧的声音纷至沓来……尽管种种困难如同“拦路虎”,但余六一从未被击垮——面对陌生领域,她主动学习,在大家的理解与支持下咬牙完成身份过渡;面对工作转型,她积极与孔院总部和广外进行沟通,坚持国家的大原则,根据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形势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日方运营委员会人员进行积极协调与配合。

时至今日,孔子学院平稳转型,顺利跨入新十年——实现基础受教层年轻化,促使更多的日本年轻人加深对中国国情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余六一也与孔院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度过六年光阴。“尽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也比较辛苦,但是我觉得如果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就是很值得的。”回忆起多年来的经历,余六一说道。

在妇女节到来之际,余六一表示,“广外作为以国际化复合型见长的高校,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期待更多女性师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为社会、为国际贡献自己独一无二的女性力量,也愿快乐的歌声常萦绕,愿欢乐的年华永伴随,祝广外的姐妹们节日快乐!”


卢铭君:从中德文学长河中汲取力量

卢铭君,西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社科项目,编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德语文学史教程》,擅长研究德语文学在华译介、德国汉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德语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等。

卢铭君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科研、教学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坚韧,有担当,能作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强大力量。”

作为校级“中德文学关系”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卢铭君已经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德语文学中美狄亚母题研究”,正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以及近代中国德文报刊文学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短短三年内,这支科研创新团队共主持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4项,并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新时代给女性带来更多的机遇,让女性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去学习,也得以在工作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她由衷地感慨道。

多年来,卢铭君深耕于德语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与教学,在编写“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德语文学史教程》的过程中,她筛选和爬梳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发掘了闪闪发光的女性人物。“莱辛笔下的艾米丽雅·伽洛蒂纯真坚强,义无反顾地直面厄运;席勒刻画的约翰娜是一位英勇抗敌和护国的女英雄;歌德塑造的伊菲革尼亚倡导宽容,化敌为友,是德国古典文学的理想女性形象。她们身上蕴藏着无言的力量,感人至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文学长河中的女性力量让卢铭君感触颇深,她也真诚希望当今女性把握当下机遇,拓宽学习渠道,通过不断学习来发展自我,展现新时代女性力量。

在这个独属于女性的节日里,卢铭君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希望各位女性朋友能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余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祝大家身体健康、青春永驻!”


全燕:不断超越,始终走在学科发展前沿

全燕,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广外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云山杰出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担任国内多家C刊的评审。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传播、算法传播、媒介文化研究、新媒体政治传播等。

全燕

“科学研究是做学者的本分,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能够支撑我研究工作中持续前进的,应该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不久前,由全燕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的算法文化引导机制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是全燕及新闻学院学科建设团队多年来持之以恒奋斗的结果。

“社会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以回应国家和时代重大现实发展需求为宗旨,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在本学科的前沿领域着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新技术的密切关注者,全燕多年来一直追踪媒介化社会的演进与发展,在探寻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求索出路。全燕始终葆有学者朴素的初心,她谦逊地表示:“我作为千千万万基层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只是相对幸运而已,实难与“杰出”挂钩,反躬自问,不过是尽了一个学者的本分,仅此而已。”

全燕坦言,在从事科研工作时,女性需要具备更强的自驱力,从而在各个角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因此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而于她而言,将压力化整为零,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并一步步完成,则是她克服压力、奋辑笃行的诀窍。

对于女同胞,全燕是尊重的、敬爱的。她感怀于女性的伟大奉献,致敬各行各业的杰出女性,也深知每一位女性一路走来的不易。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她这样真诚地祝福:“祝福天下女性都能拥有独立向上的力量,决定行走人间的方式,成为照耀自我和世界的光芒。”


范栩颖:坚韧向前,在教育事业上成就自我

范栩颖,我校英语教育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维能力培养、教师认知、教师教育,曾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科研教研项目,获得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 全国特等奖、广东省特等奖、优秀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范栩颖在赛场上

“对于我们女性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想做,都能够做得很好。”

在3月5日落幕的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范栩颖凭借高超的专业水准和强大的韧劲脱颖而出,以决赛第一、总决赛第一的成绩取得本届大赛综合组全国特等奖。

范栩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源于高中时期。她笑称高二时的自己是一名“学渣”,但当时的班主任能够耐心地与她进行交流,了解成绩暂时落后的深层原因并给予她建议和鼓励,这让范栩颖在感动的同时也意识到,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大学包容的学术氛围里,范栩颖也得以潜心钻研教育相关的知识,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上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我想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让自己越来越上进。” 范栩颖将这句话从讲台下带到讲台上,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创新讲课内容形式,也会从课本原有的话题拓展到学生生活中,从而更好践行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责。

谈及刚刚落幕的“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范栩颖表示感恩指导老师李惠胤教授的辛勤付出。在备赛阶段,李惠胤温柔和耐心,帮助范栩颖比对比赛要求并反复打磨讲稿与课件。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许多孕妈妈出现在赛场,“女性是很强大的,或许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们坚持站在了赛场上,她们台风沉稳大方,讲课精彩生动。”

“不畏困难,不断坚韧向前”,“希望我们每一个明天都能比今天过得更快乐。”这是范栩颖对每一位女性的美好祝愿。


陈卓:在联合国展现中国女性风采

陈卓,我校高级翻译学院2018级硕士生,2018年就读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2021年6月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曾在联合国管理战略、政策和合规部项目管理办公室实习,现入职联合国秘书处管理战略、政策和合规部。

陈卓在联合国总部

“我希望能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发声,展现中国女性的风采。”

陈卓经过在联合国秘书处管理战略、政策和合规部的实习,如今顺利拿到了联合国的offer,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国际舞台。她提到,在广外就读期间,种类丰富的英语课堂提升了她的语言功底,充满挑战的课堂展示增强了她随机应变的能力,本科阶段的学习积累使她具备在国际组织工作的综合素养,也让她更有底气站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在联合国工作期间,除了认真履行本职工作,陈卓还积极参加联合国内部的各种活动,在交流讨论中积极发声。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们讨论时,陈卓往往充当着“中国百科全书”的角色,自信从容地介绍中国的美食、服装、风俗、历史等,从而展现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联合国的工作经历让陈卓感叹“原来‘为国家而奋斗’可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现实”,同时她也鼓励更多有志于在联合国任职的女性同胞自信自强,提前锚定职业方向并积极争取相关机会。

在陈卓看来,“自强”是新时代女性最吸引人的特质之一。自强,意味着独立思考、积极向上,同时也代表着于逆境时努力挣脱枷锁、在顺境时积极为他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在以往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陈卓受到许多女性长辈和朋友的帮助和鼓舞,她将所有的温暖都铭记于心,又继续用爱传递爱,希望用女性之间友好互助的美好情谊感染更多人。

在妇女节来临之际,陈卓祝愿女性同胞们都能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也期待在国际舞台上见到更多优秀的女性身影。

任玉清:走进乡村,在奉献中弘扬女性力量

任玉清,现就读于我校会计学院ACCA专业。校长奖章获得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首次代表广外夺得ACCA全国就业力大比拼总冠军、华南赛区最佳个人。担任校级党史宣讲团成员、云山先锋班成员,多次参与下乡扶贫、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

image.png

任玉清参加红色演讲比赛

“女性的美,在于改变世界的能力,因此我也在尽我所能影响和帮助他人。”

任玉清表示,“影响他人”的信念是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慢慢成型的。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任玉清始终坚守心中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她积极投身党团活动,担任校级党史宣讲团成员,用一颗炽热的红心和亲身经历演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用热血澎湃的红色故事感染更多新时代青年。除此之外,任玉清也活跃在学院团学和其他社团中,并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逐渐发现工作服务的意义:搭建院校与师生的桥梁,完善权益改革,让大家切身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都能有所收获。“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我也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感。”谈到这段经历时,任玉清言语间流露出欣喜与自豪。

除了积极落实校内的学生工作,任玉清还热衷于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大三时,任玉清参与了“云山先锋班”的支教实践活动。为了把自己所学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孩子们,让这些教育资源比较落后地区的孩子们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任玉清乐此不疲地把自己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当时填了特别多课程,我想教乐器,想教唱歌,还想教跳舞,最后还加了两门手工课。”她兴奋地说道。

“改变世界不是说我们非要做出什么大事,”任玉清表示,“怎么身体力行地给其他人尤其是女性带来积极的影响,是弘扬女性力量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她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任玉清为广大女性献上诚挚祝福与期许:“怀揣热爱,保持勇敢,踏踏实实大步向前,做自己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事。”


李文琦:用爱心守护童心

李文琦,现就读于我校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一路童行”儿童防性侵教育项目第四届负责人,带队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银奖等荣誉。

李文琦授课中

“女性力量是温柔而坚定的,润物无声地融入所参与的每一件事情当中,并赋予你敢于挑战的勇气,坚定目标、坚持信念去完成梦想。”

2022年11月,我校“一路童行”城乡儿童防性侵教育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金奖。作为该项目负责人,李文琦是项目成长与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她谈到,项目初心是为了帮助这些性教育资源稀缺的孩子们对自己身体和心理有更多的认识,留住每一张天真烂漫的笑脸。

时至今日,这支团队已经进行了超过300场宣讲,影响人次超300万。她们致力于城乡儿童的防性侵教育推广,让每个孩子都更好地学会怎么去认识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对于女孩来说,需要在意的不仅是身体安全,还有她们在青春期由于身体变化以及他人言语所带来的心理上的自卑。”李文琦强调,“一路童行”团队一直所做的,就是这种心理上的预防和保护。如何让授课内容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这是“一路童行”项目落地的关键之一。她认为,团队的讲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有较强的同理心,留心观察孩子们在互动中细微的状态变化,真正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互动。

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者,李文琦对教育楷模——“燃灯校长”张桂梅充满敬佩之情。“她在当时那个环境给了女孩们最大的可能,让她们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去追寻自己的人生梦想。”这样温暖而强大的女性力量让李文琦深有感触,并激励她不断前进。在未来,李文琦希望自己能继续葆有同理心,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体会更加多彩的人生。

在妇女节来临之际,她祝愿大家“所愿皆成”,愿世间女性都能拂去云雾,不惧世俗,一生坚定而自由。


汤心怡:为更多乡村妇女带去法律帮助

汤心怡,现就读于我校法学院法学专业,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韵法乳源”团队队长,多次组织策划关爱障碍人士的志愿活动。

汤心怡正在进行实地调研

“女性发展应与时代同行,勇敢向世界发声,展现新时代女性的抱负与风采。”

2022年,我校“三下乡”普法队伍“韵法乳源”队获得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在这支由90%女性组成的团队中,队长汤心怡及其队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坚持以青年力量向乳源县传递法律知识,给53家村民传播尊法守法的理念,为更多乡村女性带去法律帮助。

“自强、自信、自爱”是汤心怡心目中新时代女性的关键词,也是她鞭策自己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源。在“三下乡”过程中,在团队调研主题因实地考察而迟迟不能确立时,她从容果断,鼓励团队不断试错改错;在青少年因普法不足而缺乏兴趣时,她大胆创新,引领团队开展趣味课堂;在当地村民因宣传不够而缺乏认识时,她高效专业,挨家挨户上门讲解法律知识。作为队长,她自觉承担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动力不断丰满自己的羽翼,始终坚定不移前进发展。

而在团队活动的小小村落里,负责对接的司法所玲姐也让汤心怡深切感受到来自女性之间的暖心关怀。在玲姐的妥善安排下,宣传横幅的悬挂、摊宣物资的摆放、与村委会书记的沟通等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同时,玲姐也时时不忘对志愿者的关切与嘱托,对汤心怡和队员们关怀备至,她的成熟通达让这支初来乍到的团队如沐春风。

“女性是刚柔并济的。”无论是队员们普法时的锲而不舍,还是玲姐对接时的成熟通达,她们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温柔与坚定。汤心怡向广外全体女性师生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愿大家自信勇敢自由,在有限的时空里,获得尽可能多的幸福和尽可能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