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枫林书舍”高端论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我校召开

文字:商英学院 图片:商英学院 编辑:周喆 发布时间:2022-01-1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近日,第二届“枫林书舍”高端论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承办。我校校长石佑启在会上致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广州市律师协会与我校的专家和教师齐聚广外云端,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参加会议。

石佑启指出,我校作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大力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基本建成了“法学+外语”和“外语+法学”两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校正推进面向涉外法治人才的系列教材编写工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贡献“广外力量”。石佑启指出,广外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的会长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地,需要做好服务工作,团结全国法律语言学研究者共同推进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线上会议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袁传有代表主办方致辞,感谢大学对本次会议的高度重视,感谢各位专家的参与和支持。

本次研讨会包括圆桌论坛和广外模式工作坊两个环节。在圆桌论坛环节,八位专家先后分享了他们对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教学与研究成果。华东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余素青指出,建设“新文科”应积极探索以语言文化为题,以融经典、融法学、融智能为用的“一体三融”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法学院副院长韩永红提出,要务实地推进法律英语和国际法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注重涉外法治人才需求侧改革,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规范化建设。西北政法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马庆林提出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科专业建设是根本,师资队伍是基础,人才培养是目标。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以法律英语专业建设为例讨论了其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副院长黄萍基于“短期积极应变”和“长期主动求变”的战略步骤提出了适用于短长期规划的涉外人才培养模式。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曹志建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近年来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所做的尝试及成效。我校副教授张新指出要打通师资之间的壁垒,加强国内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广州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业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江业结合业界的最新需求和导向,强调涉外法律人才必备的五大核心素质,即国际视野、法律思维、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政治敏感度。

圆桌论坛

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广外模式工作坊环节中,我校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法律英语系的七位教师分别围绕“广外模式的法律口译教学”、“法律英语课程的多元化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律英语听说》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研究”、“法学视角下的法律翻译”、“法治中的语言研究意义”、“《国际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涉外法官/律师思维培养路径研究”与“英语辩论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这七个议题展开讨论,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生动的案例分析、系统的课程设计,充分展现了我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思考与成效。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郭万群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呼吁充分发挥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这个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确保“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利益与国家战略需求。他指出,外语人要具备“舍我其谁”的精神,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进一步加强跨界合作与互动,创造共建共享的机会。

开幕式由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院长郭桂杭主持。本届研讨会旨在促进跨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融通,带动各院校师生对科研及教育教学的探索积极性,扩大我校的对外交流和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