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师德标兵】杨晓敏:让爱心、耐心、责任心贯穿教育

文字:朱雪儿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宾锐光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1-09-14 点击数:

编者按:为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励广大教师为开启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做出更大贡献,我校开展2021年“师德标兵”评选工作,刘中华、李明(200010425)、杨晓敏、杨魁、易行健、郭桂杭、章宜华、董金伟、霍永寿、魏作磊(按姓氏笔画排序)等10名教师被授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三尺讲台师者初心,三千桃李筑梦育人。在2021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本网特别策划“师德标兵”专题报道,对获得“师德标兵”称号的十位广外教师进行专访,展现广外教师的学识风采,传承广外育人的传统精神。春风化雨,行健不息,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向每一位敬爱的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


杨晓敏,我校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任教25年,担任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全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位,曾获“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质量欧语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等奖项。

杨晓敏

刚接触杨晓敏时,记者便被她的亲切问候所感染,氛围一下子就变得轻松愉悦了起来。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的语气始终是温柔且欢快的,使人在听她将自己的教学故事娓娓道来之时,脑海中不由自主会浮现出一幕幕鲜活的场面。

好老师要有爱心、耐心与责任心

作为法语系的老师,杨晓敏对中西的教育氛围都有比较深切的感受。在她看来,老师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造平等的对话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至关重要。杨晓敏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上,都应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同时她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平等地对待她,以达到师生之间真正的互相交流和学习。杨晓敏的学生们会向她解释“网红”的含义,现代技术的使用上她也常向学生请教,比如上课需要用到的PPT课件的制作上有不会操作的地方都是学生指导她完成的。她感慨道:“在学生身上永远有我学不完的东西。”这么多年,她从学生身上看到朝气、活泼向上的生命力,无不让她始终保持着一个年轻的心态。“只要和学生在一起,就会感觉很暖,这也是我认为在中国当一名教师很幸福的一点。”她说道。

平等交流是师生互相信赖的前提,而信赖能让学生的学习之路走得更加顺畅。作为老师,杨晓敏非常愿意主动和学生交流。曾经有一位学生报考法语四级考试,然而第一次未能通过,她主动找到了这位学生并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令她感动的是,这位学生在毕业时给她写了一封信,感谢她当时的开导交流,并表示这对他之后的进步非常重要。杨晓敏平时也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见闻,也许并不和课程紧密相关,但是作为老师,杨晓敏希望他们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一些有用的经验,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条信任的纽带。

“从96年开始教书一直到现在,我从不后悔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且一直热切地想要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 杨晓敏语气中透露着坚定。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学校、专业。同时,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是杨晓敏从成为一名教师时就一直努力的方向,她也一直致力于将国外优秀的培养模式与中国的优秀教学传统结合,如老师以自己作为例子甚至以演戏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语境让学生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在实践中完善对学生学术及人格的培养

“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师,我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铭记的。”从教25年,杨晓敏非常看重实践。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人格的培养上,实践都极大地促进了她自身的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陪伴学生学习成长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杨晓敏和我们分享道,她曾带研究生做《中国人的婆媳关系》的课题,但因为研究生们没有亲身经历,感到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她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去找一个流行的与此话题相关的电视剧,并将其中发生的事情、解决方法记录下来。在调研结束后,学生们表示,这种在实践中进行研究的方式让他们可以更迅速地将知识与能力进行链接。“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他们都是非常勤奋刻苦的学生,但知识需要实践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杨晓敏说道。在疫情出现之前,她常常会带研究生们到外面去体验感受真正的文化生活。比如去广州的西关和当地的老人聊天,品尝正宗的老广味道等等。她认为只有大家沉浸式地去感受这种文化行为,才能够进而体会并理解其中的文化观念。

除了学术,杨晓敏也一直希望通过实践来完善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多年的国外求学经历让她意识到只有在不同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才会更加深入认识自身文化。因此她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光要在课堂上,还应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课外实践中,例如学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只有真正到基层进行调研、支教,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社会的脉动,更愿意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各种实践的过程中,杨晓敏始终身体力行坚持着平等、信赖与爱,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学生们也能够将一些美好的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认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做人”

杨晓敏和记者分享道:“我认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先要学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她希望学生能够用善良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拥有一颗善心十分珍贵。杨晓敏感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更要学会了解和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倘若学生们都能够心怀善意看待他人,许多误会与分歧就能避免,或许还能收获他人同等的善意。她还特别提到,希望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当有学生来问杨晓敏觉得关于考研的问题,她不会先给与建议,而是先倾听,仔细询问学生在专业、个人兴趣以及具体的学校选择等细节的真是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找准自己的定位,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没有人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我所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在此基础上接纳自己,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杨晓敏笑着说。杨晓敏表示,一个人的幸福感如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态如何。杨晓敏希望学生在面对任何困难和迷茫时都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心态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具有这样的心态,学生做事情便会全力以赴,便会容易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做任何事情便会有一个信念,没有什么不可能,专心致志,勇往直前。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杨晓敏始终活力满满,气氛非常融洽,正是在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下,广外学子不断地在知识的殿堂探索,不断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