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9日下午两点,“著名教授论坛”第九十四讲在南校八角楼举行。讲座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主讲,我校副校长石佑启主持。校长隋广军,校人事处副处长李悦明,法学院院长蔡振顺、院党委书记金良成等领导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宣布我校聘请吴汉东为客座教授,由校长隋广军向其颁发了证书。此时吴汉东提及自己留学美国前在广外就读的经历,博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隋校长为吴汉东教授颁发证书
凭着多年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与探索,吴汉东用国际化的视野与前瞻性的眼光,分别从“对知识产权本质性的认知”、“西方国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做法”和“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三个大方面展开演讲。
个人、国家、国际 从多维立体角度理解知识产权
吴汉东认为,现在的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以对知识产权保护为标志的尊重知识的趋势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我国身处转型期,更应该对知识产权有多维、立体、全面的理解,崇尚知识,推动创新,提高竞争力。
从个人层面看,知识产权是个人财产私有化的一种权力形态。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掀起,并为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在20世纪末的美国,比尔盖茨创建微软公司,连续14年位居世界富豪榜榜首,并带领一批批高等科技型人才成为百万富翁。这一切都离不开英国与美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强有力保护。这正说明知识能创造财富,且知识只有以私有产权的形式被保护起来时才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力量与财富。
从国家层面看,知识产权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度选择。吴汉东将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分为四类:以美国为代表的科技领先型,以日本欧盟为代表的技术赶超型,以韩国为代表的引进创新型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调整型。他通过分析这四种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不同保护状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强调了政府以知识产权为政策工具对促进本国科技文化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从国际层面看,知识产权是世界贸易体制的规则。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技术因素不断增长。发达国家以技术为优势,发展头脑经济;发展中国家以成本为优势,发展肢体经济。肢体受制于头脑,因此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谋求长远发展必须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发掘技术优势。
向西方取经
在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路上,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发达国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方法对我们具有极大借鉴意义。在吴汉东看来,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主要基于三点:实用主义目的,国家利益立场和国家发展战略工具。他强调中国的繁盛之所在近代中断,就是由于我国企业家精神以及产权制度的长期缺失。大国崛起无不利用知识产权战略制度作为支撑,因此,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是我国当务之急。
吴教授讲课专业深刻,逻辑性强
坚持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
所谓创新型国家道路,就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吴汉东从科技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率,对外技术依存度和创新成果数量与质量四个指标衡量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并通过分析我国国情强调我国走创新性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此外,他具体阐述了知识产权制度与建立创新型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我国知识产权的战略实施。他指出我国是专利申请大国,但离专利大国还相距甚远。这次要想转危为机,我国必须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专业技术的转化率与产业化率,并加大品牌创建,增强国家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