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4日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林伦伦教授亲临我校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深入浅出的题为《网络新词语和流行文化》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是著名教授论坛的第九十三讲,由人事处主办、中文学院承办。讲座由中文学院副院长陈彦辉主持,莅临嘉宾有我校副校长顾也力,人事处副处长谢文新,中文学院党委书记蒙德红、副院长魏慧斌。在讲座开始前,顾也力向林伦伦赠送了纪念品。
林伦伦从一段“网虫对话”和南方都市报的一段新闻切入,围绕“什么是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语”、“什么是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语”、“网络语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网络新词语的特殊形式”、“网络新词语的特点”、“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网络语言特点的成因”、“网络语言的规范措施”七方面内容展开,讲座的最后还安排了观众提问的环节。
巧用实例 生动解析网络新词语
林伦伦认为,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而网络新词语则是指由一定的网络用户群体在BBS\\QQ\\聊天室等网络虚拟空间创造并大量使用的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鲜活性等网络特色的语言。他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向观众列举了许多当下的流行用语,比如“顶”、“雷”、“霹雳”、“槑”、“囧”、“山寨”、“做俯卧撑”、“躲猫猫”、“不折腾”等。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谈到“不折腾”时,激动地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用北方方言‘不折腾’来表明中共坚持‘社会主义’的决心。”他解释道,正是由于胡锦涛这样口语化的讲话,国家地方各级领导人在讲话的时候都不再如以往那样的拘谨,而是加入了许多口语的表达,‘不折腾’这个新词也随之迅速在网络流行开来。林伦伦在讲到这一点时风趣地说:“我的主张是老老实实是不折腾。”
表面时尚流行 背后依然存在问题
林伦伦进一步分析道,网络新词汇是极具时尚性和流行性的,比如在2008年,由于各类大事层出不穷,所引起的轰动带动了创造,使得新词汇产生得更迅速、变化得更快、传播得更广。以“门”为例,他谈及,“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本是“门”系列的最初来源,到如今,并不见得有多少人还能对这个词的渊源娓娓道来,而“门”却已然成为“事件”意义的替代品,被轻车熟路地运用到“艳照门”、“哈欠门”、“解说门”、“误杀门”、“屏蔽门”等时兴事件上。“门”逐渐从典故中独立开去,依附于流行事件,演变为网络上红极一时的构词词缀,蕴涵了丰富的社会含义。类似的语言形式还有很多,像“很×很××”(例如“很好很强大”、“很傻很天真”),“×客”(例如“骇客”、“博客”、“红客”)等等都可以在网上搜出很多例子作为佐证。同时,他强调,网络新语言还是一种生动传神、简洁省事,而且个性化十足的社会语言,体现了网民时代的独特思维。
林伦伦也指出,在当今网络文化极大活跃之际,网络语言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负面情况。用语的品位不高、粗俗化、错别字横行、所使用“火星文”的不伦不类、语言文字游戏的隐蔽性、语法规范的失调等等问题都让网络语言令人反感。比如“PK”是英语play killer的缩略语,同时也是普通话 “扑克(puke)”等词的拼音缩略。有“脑残体”之称的火星文,起源于台湾,近似于一种加密体系,存在大量的“圈内行话”,很令人费解,需要结合网络语言才能看懂。显而易见,非规范化的网络词汇引起了歧义,造成交际不便。但同时,林伦伦也运用一种新视角分析问题:“一些语言或许是有意地隐蔽真实含义的,青少年希望以类似火星文一类的难解语言换回自身心灵空间的私密性。”
另外,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愈演愈烈。据林伦伦透露,现在有很多小学生受网络语言的误导,写字时错字连篇,并以写同音的错字为“时尚”。很多老师对此表示很担忧。
规范网络语言 专家宜“疏”不宜“堵”
面对由网络新词语引发的种种问题,林伦伦指出,除了提倡绿色言语、清除文字垃圾、规范书面词语外,还应冷静观察、宽容对待、客观评价、积极引导并作出科学预测。
他着重强调,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因而新的语言从产生到被广泛运用,都是“人民说了算”。在规范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专家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却不可能扭转趋势,宜“疏”不宜“堵”。说到最后,他笑称,在这个方面他是比较倾向于宽容对待这些新生的网络语言的。
出于兴趣开始研究 讲座只是一节课
讲座结束后,记者对林伦伦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当问及他为什么会开始研究网络新词语时,他称,自己一开始只是觉得有兴趣,便开始研究这个课题。
他说,这次讲座只是给广大师生讲的一节课,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让听众能明白网络新词语其中的规律道理,并且新词语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附:林伦伦,广东澄海人,1957年生,教授。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第八届、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曾任汕头大学副校长。
林伦伦教授长期从事语言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取得卓越成果。林伦伦教授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1994)、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994)、广东省中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6)和首届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997)等奖项。
林伦伦教授已完成中国社科院青年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广东省社科项目、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多项。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潮汕方言与文化研究》(1991)、《古诗文别称词与中国文化》(1993)、《中国言语禁忌和避讳》(1994)、《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1996)、《广东方言与文化论稿》(2000)、《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2000)、《流行语漫谈》(2004)等10多种。
林教授在研项目有《潮汕传统文化与潮汕的现代化建设》(省委宣传部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粤东语言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向》(省社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