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广外达人】杨伟军:以爱奉献 收获成长

文字:记者 李戬 谭美云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4-3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996年12月,为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成立志愿者组织奉献社会的号召,杨伟军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广外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这就是今天的LOVE经贸志协。

  如今,经贸志协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当年的创办人——杨伟军也已届而立之年。谈起经贸志协成立之初走过的艰苦日子,杨伟军依然满含激情与快乐。


遭白眼、创纪录  一路走来甘苦相生
  十多年前,志愿者并不是一个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群体,用杨伟军的话说,“那时我们去敬老院服务,人家都不搭理我们。”在当时的环境下开展志愿者活动,个中艰难,不言而喻。

  经贸志协成立不久便组织了一个清理月的活动,然而很多人竟把他们当成垃圾队。这对于踌躇满志的杨伟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一提到志愿者,很多人就会想到,他们是负责搞卫生的,专门倒垃圾的。”虽然遭遇误解,但杨伟军并没有气馁,反而越干越有激情,“志愿者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不但要坚持自己的服务意识,还要让所有人知道,我们是一个有素质的服务队。”

  杨伟军就是凭借这种理念不断发展年轻的志协,同时他也致力于提升志协成员的素质。毕业之际,他创办了LOVE的话剧社。苦苦筹备两个半月,话剧社终于在1997年5月成功上演了历时3个小时的舞台剧《新七十二家房客》,在当时的广外造成很大轰动。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甚至连站的位置都没有,观众都很享受演出,全场笑声一片。演出的成功无疑为志协打响自己的招牌做了最有效的广告。

  随着志协的不断发展壮大,杨伟军和志愿者们开始尝试走出校门,与社会上的一些团体、媒体合作组织各类型的志愿者活动,如1997年与城市之声合作举办的“六月六日星期六,失学儿童有书读”筹款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使经贸志协扩大了其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并成功摆脱“垃圾队”的形象,让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


01年经贸志协与可口可乐合作举办爱心助学摇滚晚会

 

“把文化渗透到LOVE 每个角落”
  杨伟军很重视文化的打造,这对于经贸志协的文化塑造,方向定位,还有志协成员对“志愿者”的理解都有很深的影响。他认为,“通过文化和情感去带动比单纯的传承效果要明显。”所以这十几年来,他都亲自出席每年的新成员见面大会,他希望“打造一种家的文化,让每个志协成员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渲染。”


03年杨伟军与志协成员共庆生日 


05年杨伟军回到母校参加交流活动


  杨伟军创办经贸志协的时候已经是一名大三学生,虽然学业繁重,但对于志协的事务他却乐此不疲。他认为创办组织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当中,并且能学到更多。在平日的交往中,他乐于把这样一个理念灌输给志协人。与此同时,杨伟军更希望通过志协传达一种更积极、实在、正面的人生观,鼓励身边的人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他感恩于志协,因为志协给了他人生中最直接的感动。“助人者自助”杨伟军始终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寄语志愿者:助人自助 不卑不亢 亲爱精诚
  “我要求我们的志愿者要通过参加志愿活动学到东西,参加活动不是为了挣学分,不是为了综合测评,而是为了实现一种真正的自我提升。希望在最宝贵的年华里,能够真正去感受一些珍贵的东西,包括一种同窗之情或手足之情,同时培养一种学习的态度和沟通能力。” 
  杨伟军希望志愿者都能做到“不卑不亢” “亲爱精诚”。他说,“一个志愿者需要正确认识志愿活动的意义。志愿工作不分尊卑大小高低贵贱,哪怕只是买盒饭,也是服务于整个活动的。没有你的这一份小小的贡献,整个活动就会失色。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和意识,志愿服务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在你的志愿者生涯中,每抽出一段来,都可以给你一份甜美的回忆,这就非常足够了。”

 

  后记:杨伟军是一个很健谈且没有一点架子的人,毕业十几年了,说起当年的点点滴滴仍如数家珍。即便是苦累活,在他的回忆中也是甜蜜的。现在的他任职于南湖国旅西部假期人力资源部,就像当年在志协时一样,他说自己和企业一起在成长。这位“老大”,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兢兢业业的志愿者。

 

附:
LOVE经贸志协是直属于院团委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成立于1996年12月6日,由94级的杨伟军(现改名杨一郎)、刘葱凌等在校生和罗海洋老师一起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朗校区创立,由杨伟军担任第一任主席。经贸志协以“奉献一片爱心与关怀”为宗旨,以“于细微处见真情”为口号,用CI的理念管理,用3T的理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