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走近苏杯志愿者

文字:校团委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5-15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在李宁2009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的场馆内、赛场外,活跃着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赛会志愿者。疏导进入赛场的人流、为外国朋友指路、为询问者答疑……一声声问候、一次次解释,志愿者们用自己最美的微笑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给中外选手和宾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其中的几位志愿者代表,了解他们的故事。

路施斯——志愿服务是我的爱好

  继参加了2008年奥科会和世乒赛的志愿服务后,路施斯又投入到了今年苏迪曼杯的志愿服务中。被问起原因时路施斯说:“因为自己喜欢参加,而且论文忙完了,所以在毕业前想再参加多一次。”

  “随机应变,上下沟通,是我在世乒赛里感受最深的两点,我觉得这两点也是做好本次苏迪曼杯志愿服务的关键。”路施斯这样告诉记者。随机应变是指在被问到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时,不要慌张。奥科会一次志愿服务的经历让她感触颇深:有个外宾看到她跑来跑去、神情紧张地忙活时,对她说了句:“Lucy,calm down(路施斯,冷静下来)。”路施斯告诉我们,就算你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也要镇静,表情放松,因为你的情绪往往会影响他的情绪。

  说到上下沟通,路施斯认为,能否顺利执行上面的指示,并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往往会对赛事的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外宾提的问题不一定在自己所能解决的范围内,这就非常需要沟通。此时应该打电话给其他负责人,对于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指引他到相应的负责人那里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不会让外宾觉得你慌乱或热情过度。 


在服务岗位上的路施斯(左)


  路施斯除了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之外还兼具着另一个身份——亚运会前期志愿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她主要负责协助部门工作人员工作、征集管理赛事等大型活动志愿者及相关工作的咨询等方面。路施斯认为,本届苏迪曼杯的运作模式是对2010年亚运会志愿服务的有益探索。她表示,志愿者岗位分工要求的细化,服务中可能遇到情况的预案准备,志愿者日常工作的分层管理等是本届比赛准备阶段留给亚运会的宝贵经验。

  已经大四的路施斯也不忘呼吁即将作为亚运志愿服务中坚力量的师弟师妹们参与到更多的志愿服务中来。“因为多参与就会有更多的体会,能学会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这对以后的工作也是非常有用的。当然,这是以平衡志愿服务和学习的关系为前提的。”


王哲——为了将奥运精神传递下去

  来自东语学院05级的王哲担任了本次苏迪曼杯的韩国队随队联络员。对于本次大赛,他显得很平静,显示出“久经沙场”的稳重与成熟。他主要负责韩国队的联络、接待和翻译等工作。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这次是负责一个队伍,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这更考验我的责任心。”搭载着韩国队队员班机的落地,意味着王哲忙碌工作的开始。随队联络员的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他们要对赛事组织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定的了解,以应对队员随时可能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他们每天早晨要先于队员出现在酒店大堂,每天晚上要在所有队员安全返回酒店后才能离开;他们要时时刻刻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因为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情况。但王哲在面对这些高强度的工作时并没有一味地抱怨,而是始终面带微笑。


王哲(左)接待韩国代表队


  “这是我人生的另一种体验。”王哲用一句话总结了他为苏杯服务3天以来的感受。王哲还拥有另一个令无数人羡慕的志愿服务经历:他曾在2008年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广东省青年志愿者代表之一赴京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活动。

  回忆起奥运期间一起工作的日子,王哲并没有举出实例,他表示:“每一个片段都令人印象深刻,每一个片段都反映着我们广东志愿者团结一心服务奥运及我们与其他省份志愿者紧密合作、力求奉献精彩奥运的精神。但并不是说做了奥运志愿者就达到了志愿服务事业的顶峰,志愿者工作将会伴随我的一生。”王哲在向记者解释为何报名参加苏迪曼杯志愿者时如是说。

  王哲表示,此次他参加苏杯志愿者,就是想和大家分享服务奥运的经历,以便大家积累大赛经验,更好地服务广州亚运。今后,他将会努力让这宝贵的奥运精神延续下去。


龙素云——我为志愿者服务

  来自中文学院07级的龙素云同学,是2009苏迪曼杯广州体育馆广外志愿者负责人,此前担任过第49届世乒赛志愿者、2008年NBA中国赛志愿者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服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回答对志愿服务的看法经历了怎样的深化的过程时,龙素云表示自己一开始对志愿服务工作非常憧憬,但这些都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向往。直到在学校参加了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工作以及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才开始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做志愿者,除了平时看到的表面的光鲜,更多的是幕后组织和协调的汗水和付出。也许平时看到有的同学可以做国家运动队的陪同,很多人会觉得很羡慕,但其实他们都几乎需要24小时随时候命或是应对各种不同的要求和突发情况;有一些同学深入到比赛区,可以随时随地近距离接触我们心中的运动明星,但其实他们可能整天都是在做搬运物资或是器械的工作,赛场的欢呼声、叫喊声离他们很远很远。


工作中的龙素云

  在谈到为何继续参加此次苏迪曼杯的服务工作时,龙素云认为每一次的志愿工作都有每一次的困难和挑战。如果说在世乒赛,她的工作只是单纯的提供志愿服务,那么这次苏杯担任志愿部协调员,工作职责就转向了幕后组织和协调,这是一个志愿服务的新领域,因为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很有挑战性。做了协调员后,从前期准备到比赛开始,需要协调的问题多了,从准备阶段与组委会的沟通,了解志愿者岗位的需求,到招募和协调志愿者岗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详细的考虑,这个时候就不单单是为观众、球员等服务这么简单,还需要涉及到对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

  这时她的工作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志愿服务工作得运行情况,一旦个人工作出错很可能就会导致整个服务团队出现问题,压力不可谓不大。这时需要的不单是高度的热情,还需要清醒的头脑和缜密的思维。以前她主要关注的是“做什么”,而现在则需要更多地去想“怎样做”。很多时候想问题都要为大局着想,要做好规划设想,然而又会在实行过程中碰到很多琐碎的事,譬如领用、发放物资,订车订餐等等,这时又需想问题想得细心一些,不然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但龙素云表示,这些事情使自己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也许以后遇到这些大型赛事时,自己就可以借助已有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