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4日至10日,我校“深化后勤改革座谈会”5场会议分别在北校区第三会议室、南校区行政楼第二会议室和后勤处会议室先后举行。副校长方凡泉、陈子锐,各学院、机关负责人,后勤处管理人员、职工,工会代表和学生代表约20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陈子锐主持了其中3场会议。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自身特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新途径”的主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针对新形势下后勤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后勤处“支招”,献计谏言。
回头望——后勤工作出成绩
会上,与会者对近几年来我校的后勤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这几年,我校的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新建的文化广场清新怡人,校园环境卫生不断净化、美化……”“比旅游景点毫不逊色,我的外国朋友表示在此有如置身美国”,西语学院的副院长杨可和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马庆华对后勤处的环卫工作啧啧称赞。
“最近,后勤处开设了电话订餐业务,免费为老师送餐。这既节约时间,又方便进餐,受到了老师的欢迎。”中文学院副院长魏慧斌对后勤处为老师提供这项的服务表示感谢。
一位校学生会干部对后勤处的课室管理赞赏道:“学校多媒体课室管理规范有序。学生要开展活动时必须通过审批手续,这比某些大学的教室管理要好,其它一些大学甚至出现抢占多媒体课室开展活动的现象。”
学生代表发言
关于引进物业公司的措施,保卫处处长钟罗军表示:“我赞成这种运营模式,自己做点,引进一点,把无关安全、稳定的项目放出去,集中做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
向前看——后勤改革再加强
在后勤改革上,与会人员首先肯定了近几年的后勤改革工作,一致认为学校自2001年7月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全面的发展,为我校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据统计,改革之前(2001年7月),后勤各实体使用固定资产总值约 1584.73万元,截至改革五周年后,各实体固定资产总值增到2954.05万元,增长比例为90% 。五年来,各实体共返还员工工资2000多万元,上交学校储备金370多万元,上交学校资源占用费700多万元,用于再投入的发展金共1500多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改革使后勤从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变成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肯定改革成果的同时,代表们也指出了后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副校长陈子锐表示,自2001年,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后勤工作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但与学校、师生员工日益提高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希望后勤处今后以“社会提供市场,学校自己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实行自律,职能部门监管”为指导,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继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后勤管理评估、服务质量监督评价等系列体系,为10至15年内把我校建成教学研究型的大学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孔晓明指出:这几年,后勤处做了很多工作,后勤人员工作很努力,想了很多办法、点子,成绩很明显,但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孔晓明建议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后勤处对实体应实行更有效的管理,有奖有罚,不能只有事权。可考虑成立集团,使后勤能权、责、利统一,人、财、物统一。财务处李巨民副处长对目前后勤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表示了担忧。人事处副处长李悦明则表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制度障碍正在清除。
针对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后勤处处长王斌表示将责成有关单位尽快解决,由于客观原因一时办不了的事情,也会尽快回复。他还表示,今后将加强对后勤干部、职工的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并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努力构建我校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