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3日晚,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肖川教授应邀为外校教师作题为《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的演讲。
肖川谈《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肖川首先阐释了什么是幸福,“在我看来,幸福就是充实而又闲适。充实,就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富有,精神上,要有成就感。所谓闲适,是指能从容地自主地面对生活,没有过强的外在压力和内在的紧张。所谓幸福,就是指内心的平安,自主地面对生活。”
在分析了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17个方面的因素后,肖川谈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观念、行为、个性。
个人的观念很大程度由我们的心态决定。什么是好的心态呢?肖川归纳为四点: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假若你是一个能唤起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你不仅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也能胜任许多其他的工作。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贫庸和贫乏的人,不仅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能胜任的工作可能是少之又少。”肖川强调好的心态对个人观念形成的重要性。
最后,肖川送给大家八条建议——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真诚、深刻、丰富”,这是肖川对一堂好课的评价,用它来评价他的报告也不为过。肖川的演讲中有故事、有理论、有分析、有朗诵,其中警言妙语喷涌,让大家领略了他独特的演讲魅力,而他含蕴丰厚、深刻的见解,更是引起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