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9日-20日,首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外语院校科研协作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我校副校长顾也力、科研处副处长李青、科研处陈平代表我校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社科司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规划处处长徐青森、成果处处长魏贻恒及来自全国14所外语类院校的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领导、相关“985”、“211”高校外语学院领导出席了会议。

大会现场
19日下午,14所外语院校校领导及科研管理部门领导召开了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成立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章程,确定了我校为2010年会议主办单位。
20日,高层论坛开幕。顾也力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发言中,顾也力向与会领导详尽介绍了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顾也力指出,要实现外语院校科研工作的新发展,要摸清家底,做好战略规划,凝练方向,突出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根据学校科研工作实际情况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对有较强科研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实现科研资源的最优配置。顾也力指出,科研工作不能单纯为研究而研究,必须要将科研工作落实到教学以及为地方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顾也力对我校目前筹办的“两院两基地”的新型科研组织机构模式向与会领导进行了介绍,并向与会领导发出了来我校参观考察的诚挚邀请。

顾也力在高层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会上,张东刚代表教育部发言。他对首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外语院校科研协作会成立大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张东刚指出,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要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以科学的方式实现科学的发展;要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在继承中寻求新的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社会的理念,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
张东刚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存在着科研机构组织形式单一,成果转化力度较小,科研评价体系简单,学术道德体系薄弱等问题。只有以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最后,张东刚对新形势下外语类院校的使命和责任提出了要求。张东刚指出,外语类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突出科学研究的核心地位,通过20年的时间初步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初步实现创“中国学派”、“中国理论”的战略目标;主动承担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支持职责,通过加强高校外文期刊建设,依托文科基地在国外建立研究中心,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

张东刚讲话
下午,与会人员进行了分组讨论,就外语院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外语院校承担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