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科研人物访谈】易行健:论文总是不完善的

文字:记者 林桑桑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6-26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初识易行健,都会被他特别的名字所吸引。而他的人生经历,从农村到城市、从工科到经济学科、从工厂一线工人到大学教师、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上海到广州、从负笈留学访问到回国工作,正如同《易经》里的这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我校科研工作的新锐,他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教学任务与科研活动双肩挑的工作历程。

教学相长 寓学于教

  易行健首先用“教学相长”来阐释他的工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寓教于学、寓学于教。教学可以划分为“知识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等多种类型,知识型教学是将已有成型的概念、定理、模型与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研究型教学则是指培养学生的分析方法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它给出的命题往往并不一定有明确的答案,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相互进行融合。  


经贸学院副院长易行健

  易行健引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来说明两种教学方法的利弊。他认为,Fish就是教科书,而fishing则是一种推理与方法,这种推理与方法的发展就来源于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学术思想与方法的进展。在教学时遇到未解决的问题与新产生的经济现象,易行健会有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因为一条经济法则与经济理论总有一定的适用性,而一种新出现的经济现象将促使我们积极思考,进而提出新的理论或者对现有理论进行扩展,从而在更高层面、更微观的层面去理解社会经济运行。“从宏观角度来说,一个大学的气氛应当是自由宽容的,所以应该容许教学型与研究型这两条轨都充分发展,共存互学。”易行健如是说。

教师、学生、体制三位一体

  谈到我校在以教学为主导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易行健将它分为3个部分,即学生、教师和机制。

  易行健认为,从学生这方面说,在一所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里,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将呈现梯形结构,而我校现在正处从三角形结构到梯形结构的过渡期,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而对于大学老师,则是两个比重(专家学者型教师占大学教师的比例、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均应该有所提高。大学的功能主要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他们对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展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也就相应地担负一份职责。他以visiting professor为例,说明国内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教授之间的交流能大大促进学术研究与教学的沟通与发展,进而增强学术活力,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一种思维的训练、逻辑的美感、学术的激情。

  至于体制,则涉及人事、薪酬、教师培训等方面,都应围绕建立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大学的目标来进行各项改革。而教师培养学生时,则应让他们参与到具体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等能力。

Be willing to do

  谈及做科研的经验,易行健坦言没有别的窍门,就是不停地做。“学习是发散型的,而研究必须有所focus。”同时易行健觉得想法很关键,这个“想法”不仅仅是对于学术研究选题的敏感度,更体现在一种去做的意愿上。科研是一个跟踪、模仿、超越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攀登、克服障碍的繁琐过程。

  “痛并快乐着!”易行健总结道。“痛”是指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将取得什么成果,是难以确定的,所以做研究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一种压力。而在阅读顶尖论文的过程中,自己对他人理论的继承、修正与扬弃,都会使自己产生兴奋感,这也是培养willing、提炼idea的一个重要环节。  

论文总是不完善的

  被问及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体会,易行健第一句话就是:“论文总是不完善的。”他以学习过程打比方:“当你觉得你什么都懂了,你可能将要本科毕业了;当你觉得你有一点不懂了,那你可能将要硕士毕业了;当你觉得还有很多不懂的时候,那你达到博士毕业水平了。”因为当你学术水平提高时,你将接触到更多的理论与知识,原来“应该是什么”可能“并不一定应该是什么”或者“完全不一定是什么”了,你将对你原来的认识逐渐进行修正甚至推翻。

  易行健还着重谈了《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这本书的翻译工作。这本书是他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赫尔辛基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导师向他推荐的。对于这本书的翻译过程,易行健表示获益良多。这不仅体现在更多翻译技巧的掌握中,也体现在对学术词汇的选取与表达上。翻译学术类书籍不仅要做到让同行懂,还要让初学者甚至外行人能够明白,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他曾就某个学术用词的筛选与很多同行进行商讨,也曾就某个德文名字的翻译请教过我校其他学院的教授。易行健直言这是很耗费心血的工作,而他却告诉记者:“但当看到成品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附:

  易行健,男,1974年12月出生,湖南湘乡人,经济学博士、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工程学院前身)机械系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2000年6月于湘潭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前身)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任教于湘潭大学商学院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期间还于2005.9-2006.5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经济研究中心(HECER)、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研究所(RUESG)从事访问研究。曾任湘潭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系主任,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目前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金融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到目前为止共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六项,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出版学术译著《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曾经获得“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奖、复旦大学“优秀奖学金二等奖”、湘潭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与三等奖等奖励多项。2008年10月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目前担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复旦大学博弈论与数量经济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还担任《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评论》、《财经研究》、《南方经济》、《国际经贸探索》等多家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曾经多次在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国金融学年会、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中国国际贸易学年会等学术会议上面宣读论文或作评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