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南校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深得同学好评

文字:梁小婵 实习生 曾宇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12-2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219号,南校区的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当天,来借书还书的同学络绎不绝。经过志愿者、图书馆负责老师、勤工俭学同学的努力,新馆焕然一新,借阅区井然有序,深得同学的好评。

 

宽敞的三楼是中文借阅研修区。进入借阅区,左边是哲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科目的书籍典故。有同学戏称,在书架间找寻目标书籍,像是漫步在哲理的天空。中间的是以汉语言、教育学、新闻等为核心的书籍。右边的是诗歌文学、计算机、数学等专题的书架。其中有不少是比较畅销的新潮小说,名字吸引,制作精美。当天,比较多的同学涌向摆有文学作品的书架,其中有不少是中文学院的学生。

 

书架和书架之间的走道比临时图书馆大得多,显得宽阔。不少同学在架与架之间慢慢踱步,寻找自己心仪的图书。有同学表示,虽然图书作了分门别类,但是找起来还是比较麻烦。当天天花板的光管在白天也开着,光线充足,方便了大家找书,所以得到了同学的称赞。

 

 

  四楼是外文借阅研修区、参考工具书阅览区。有同学指给记者看,一些原版英文图书,并且盖有“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的印章,历史悠久。此外,这层另辟有石景宜先生的赠书区。他捐赠的《自立晚报》缩印本收集了193610月到197610月之间的民生状态、社会风情;而《中央日报》也记载了民国十八年到七十四年的历史变幻和时局更改。古色古香的旧书籍,让读者重温中国曾经的风风雨雨,找寻早已退色的情感记忆。驻足此处的同学翻看了一下,表示字体太小了,但是内容很精彩。

  

  此外,各个地区(如《广东通志》)的历史也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待着读者翻阅其中的轶事、体会各种情感。一些比较冷僻和少见的资料,专业的知识和涉及的相关领域也可以在图书馆的参考工具书那一栏找到。

 

  在六楼,开放的报刊和杂志阅览室里,不少读者舒服地坐着,细心翻看书记。据多位同学表示,座位足够,不用再站着或者蹲着看书。以前在临时图书馆,人很多,总是担心位子不够。有时要找资料,都要提前等开门。

 

  当天,图书馆馆长李敬平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敬平老师首先表示南校区图书馆能在短期内开放与学校党政机关的支持和南北校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通力协作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党员同志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李老师强调南校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走在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前列,“不少兄弟院校的图书馆都派代表前来参观,对南校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和管理水平表示赞赏。”

  谈及新图书馆的服务,李敬平老师说图书馆将加大投入,针对学科特点采购相关书籍,尤其是重点保证新专业的所需书籍,为新专业的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便利。此外,李敬平老师透露图书馆将采取邀请师生代表一同前往采购所需书籍的方式,加强馆藏书籍的实用性和增进图书馆与师生的沟通。

 

  当记者反映不少同学关心的借还书手续和存包手续略显繁琐时,李老师对此表示理解,并且表示图书馆始终将师生需求摆在第一位,日后将加大设备方面的投入,考虑开设自助还书以及简化存包手续等人性化的服务,希望老师同学们能够反映意见和提供建议,促进沟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