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我的家乡】中原龙乡——河南濮阳

文字:04市场营销全英班 楚晨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2-19 点击数: 分享至:



    滚滚黄河从遥远的巴彦喀拉上奔腾而下,穿过黄沙皑皑的黄土高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中原平原。黄色的河水,黄色的飞沙,黄色的人种孕育了北方独有的文明。而在这片黄河滩上,坐落了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就是我的家乡,誉有“龙乡”之称的河南濮阳。

    龙的传说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它是古代人崇拜多种动物的特征组成的图腾。几千年来,人们把它视为权势和威严的象征,雕于梁柱,塑于墙壁,绣成龙袍,成了真善美的同一体,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追求。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的龙虎图案是全国考古发现的龙图案中年代最早的。此图由蚌壳组成,中间为一男性骨骼,左为一龙,头被面动,昂首弓背;右为一虎,头北面西,二目圆睁。根据科学测定,此图已经距今64640年,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而濮阳也因此得美称“中华龙乡”。

    人类文明演变的进程表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今天的繁荣,无不与昨天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历史维系无不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体现出来。濮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文化内涵与从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到四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一脉相承。回到上古时代,五帝之一颛顼以及其部落就以濮阳为活动中心,留下了古老的文明,称为“颛顼之墟”。人文始祖仓颉在这里开启了中华文字史的先河。回到春秋时期,濮阳作为卫国的都城,诸侯多次在此会盟,使其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回到秦汉时期,濮阳一直是历代郡县州府的所在地,为黄河中下游市商繁荣、农事发达的地方。由于地处中原要冲,扼河塑之险,这座沧桑古城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马车无数,沙尘滚滚,在这里演义了晋楚濮城之战,秦楚濮阳之战、宋辽“颤渊之孟”等一幕幕战争风云。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濮阳以以冀鲁豫革命根据地腹心地带的独特位置,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位于台前县的薄一波亲书的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是解放战争时期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见证。

    当然濮阳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也造就了灿若群星的历史文化名人,传说中的颛顼、帝喾、虞舜皆生于此,而颛顼、帝喾又葬于此。有史可考的我国第一个爱国女诗人、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孔子弟子子贡、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商鞅、军事家吴起、思想家吕不韦、侠客荆轲、汉都尉汲黯、唐代天文学家张遂(僧一行)、北宋水利专家高超皆为濮阳人。而孔子周游列国14年,10年居卫,其弟子子路蒙难于此。曹操曾任顿丘令,郑板桥曾任范县县令,留下了许多人文逸事。晋文退避、马陵伏击、孔子四顾、柳惠不乱、孟轲讲学,不韦钓国、柴王谋划、寇菜孤掷 ……漫漫几千年间,在龙乡广袤的土地上演绎了无数的生动故事。这正是濮阳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沧桑巨变,时代交替,从古老中走来的濮阳,正不断地书写着现代文明的新长卷。1983年,濮阳正式建立为市。在建市的短短26年里,濮阳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使昔日黄沙弥漫贫穷落后的黄河之滨,迅速崛起了一座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想人们展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濮阳这座城市诞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规划起点高,建设标准高,二十年间在一片旷野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一座座工厂星罗棋布,各种风格的住宅区坐落有致,城市品位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铁路不断拓展,建设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绿化、美化独具特色,在保留东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吸收西方园林的长处,建一房绿一点,建一区绿一方,修一条路绿一线,公园敞开化,道路景观化,庭院花园化,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田园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良,城市建设新颖,管理精细规范,具有中国北方平原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忆往昔,待未来,古老而悠久的濮阳正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崭新风貌全速发展。我相信有一天,这座北方小城会走向世界,走向灿烂的明天!

                                  楚晨晨 04营销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