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19年全国推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据统计,我校2019年硕士推免生报名人数达到1175人,比2018年增加了362人,增幅达45%。我校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在9月21-26日陆续开展了推免生复试工作。今年预计拟录取硕士推免生186人,较去年增幅达23%,其中来源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生源76人,占录取总数的41%。
在当前国家建设“双一流”、广东省实施“冲补强”提升计划的背景下,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一直紧紧围绕大学的办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机制、抓质量、强特色、促创新”为思路,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聚焦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今年我校硕士推免生报名和录取人数突破历史新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拓展高层次学科平台,学科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我校学位点建设获得重大突破,新增应用经济学1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新闻传播学、网络空间安全2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金融、工程、应用心理、社会工作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至此,学校共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层次清晰、体系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点新格局,为我校研究生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新增,实现了广外非外语类博士点零的突破,构建出“双轮良性驱动”的新格局,进一步拓展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学科平台,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整体提高。此外,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评A等级。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名榜中,我校翻译学排名第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国语言文学排名第二;在28个专业硕士排行榜中,我校翻译硕士排名第三。这充分说明我校的相关外语类学科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第二,吸纳推免生措施得力,研究生生源质量大幅提高。学校一直将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作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我校多措并举加大对推免生的吸收力度,力争使硕士生源质量再上新台阶。一是拓展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的举办规模。今年我校共组织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两大夏令营,成功吸引了全国74所高校的部分优质推免生生源,研究生生源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研究生生源结构也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专门设置“优秀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为了吸引硕士生优质生源,学校专门出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管理办法》,从2019年9月入学新生开始实施,符合条件的优秀新生可享受10000元的奖学金。
第三,打造研究生国际合作交流品牌项目,强化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特色。我校针对学术型研究生采取“创新+国际化+学科交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专业+协同+职业”的培养模式,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力。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需要,建立健全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在硕士研究生层面,学校从延长研究生短期出国(境)访学期限和提高研究生海外学习交流的资助力度等方面加大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积极性,重点打造“国际治理创新硕士研究生”项目,积极推进“小语种+会计”“小语种+新闻传播”等高端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项目,开拓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的培养国家和地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新型国际化教育模式,这标志着我校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打破了学科、专业的壁垒,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建设高素质研究生导师队伍,引导导师全方位育人。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之所以在30余年取得长足的发展,得益于一大批潜心治学、全心教书、悉心育人的导师队伍。他们中有梁宗岱、戴镏龄、王宗炎等德高望重的学术泰斗,有桂诗春、李筱菊、黄建华、钱益明、刘端郎等引领学术潮流的人文大家,也有业务精湛、承前启后的中流砥柱,还有初露头角、光大研究生教育的新生力量,一代又一代导师构筑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健全研究生导师责权机制,建立导师培训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质量、学风建设等方面的责任,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通过研究生导师交流平台,使学校研究生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得以传承,鼓励导师探索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做好研究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实现研究生培养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第五,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历年来研究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9%。就业单位类型中,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普教系列、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比例达到60%。这充分体现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社会美誉度较高。
我校将再接再厉,围绕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不断推进和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