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我校举行国际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高峰论坛

文字:翻译学研究中心 图片:翻译学研究中心 编辑:张甜甜 发布时间:2018-12-10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2月7日至9日,“东方与西方:第三届国际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高峰论坛”在我校北校区图书馆负一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本届论坛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0位专家分别作主旨发言,并以“翻译、文化与形象”、“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及“跨学科翻译研究”为主题设三个分会场,旨在通过东西方对话,交流文学写作、翻译与译介、汉学研究、海外作家研究等议题,寻求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之间的有效互通与连接,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我校副校长阳爱民出席会议并致辞。

阳爱民致辞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我校云山领军学者罗选民作了“语内翻译与中国现代白话的建立”的主旨报告。罗选民尝试提出语内翻译的第三种功能:语内翻译可以重塑民族语言与文学,尤其是在一个民族的转型时期。语内翻译的这三种功能应该具有层级性,其功能越被凸显,翻译在民族现代性建构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作家裘小龙在以“双语写作与翻译”为主题的演讲中指出,双语写作同时涉及前景与背景翻译,由于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敏感性,双语写作不只是简单地把忠实放在翻译的优先位置上,而是同样强调将一种特定语言特有的文化和语言敏感性引入和复制到目标语言中,从而产生一种具有复合敏感性的文本。翻译家林少华详细分析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在我国持续传播二三十年而未见其衰的原因,他认为,目前,文体艺术、对文学审美功能的充分关注和营造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作家张翎分析了海外华文作家与世界上其他语种的移民作家的相通之处以及独特之处。原中国文学出版社副主编、中央编译局译审吕华以“中国文学外译:现状与思考”为主题,提出本土文学外译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会议现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加州大学驻华学习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座教授张敬珏作了“金庸之剑胆文心:其文韵对作家、译者、批评家的启发”的主旨发言,主张从“武”到“文”的注意力转移必将使得作家、翻译家、批评家思考新的应对标准。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乔纳森·洛克·哈特在“英语诗歌与翻译”的发言中审视了文艺复兴或近现代早期以来英国诗学的一些重要文本,讨论了庞德及其翻译在英语诗学中的地位以及如何使用中文来改编和建构其诗歌传统。他认为翻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布朗大学讲座教授佛雷斯特·甘德在“文学翻译、评估与质量”的发言中指出,所有的文学翻译都是临时的、主观的,是译者策略和意识形态的混杂品。来自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Isabelle Rabut(何碧玉)与法国波尔多蒙恬大学教授Angel Pino(安必诺)分析了余华作品《兄弟》在法国的接受等。

合影

据悉,本届论坛由我校主办,亚太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团队、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合办。国内各大高校的近两百名师生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