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月4日至5日,主题为“翻译与新闻”的第七届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论坛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召开。本次论坛由我校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联合举办,大会主席由我校云山领军学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Nana Sato-Rossberg 共同担任。会议开幕式由Nana Sato-Rossberg主持,共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阿联酋、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并参加了发言及小组讨论。
Stephen Hopgood致欢迎词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副校长Stephen Hopgood和伦敦孔子学院院长Lutz Marten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翻译研究学者共聚亚非学院。罗选民在工作报告上简要回顾了论坛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论坛的宗旨是促进东西方学者能够以同样的地位对话,共同开展翻译和跨文化研究。他还在发言中介绍了论坛官方英文期刊 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的出版发行情况,该期刊自2014年创刊以来快速发展,投稿数量不断攀升,根据劳特里奇出版社的匿名报告,期刊文献的引用率及下载量名列该出版机构语言及翻译类期刊前列。
罗选民作论坛工作报告
比利时鲁汶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理事、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教授Luc van Doorslaer和英国利兹大学教授Jeremy Munday作为主旨发言人发言。Luc van Doorslaer的发言探讨了新闻翻译对国家和文化形象构建问题,阐述了新闻报道的多语种环境以及翻译在新闻报道中的普遍性和隐身性特点。他提到新闻业文化和新闻记者专业背景的多样性等因素为国家和文化形象的选择性转化提供了有效的发展环境。Jeremy Munday的主旨发言围绕评价理论在政治性语篇翻译的应用。他回顾了该理论的发展过程,并对该理论在未来翻译研究中的潜在的研究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Luc van Doorslaer做主旨发言
Jeremy Munday作主旨发言
论坛还特邀了韩国翻译协会副主席,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Sun-Eun Cho和深圳大学教授谭载喜,Sun-Eun Cho在发言中以视频网站Youtube为例,介绍了当今互联网视频网站由非专业用户内容生产平台转变为面向全球观众的专业性直播平台的过程中催生出的字幕翻译现象及其特点。谭载喜的发言则主要讨论了文化及政治因素在时政类新闻报道及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Sun-Eun Cho作大会发言
谭载喜作大会发言
与会代表分别就“翻译与新闻跨学科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翻译”、“新闻与多模态翻译研究”、“新闻翻译与国家形象”等多个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我校国家级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莫爱屏作为论坛学术会员会委员主持了论坛主旨发言,并在分论坛中向与会者做了文化视角下中国众包翻译现象研究的发言。
1月5日下午,论坛闭幕式上罗选民致闭幕词。他对本次会议的成果进行了总结, 并对参与大会组织的各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此外,大会还从本次提交论文的与会者中评选出三位青年学者并颁发优秀论文奖,他们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马丽娟、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学院(珠海)的魏昕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Luna Chiaverini。
论坛合影
本届论坛目的是在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者和新闻从业者开展新闻传媒与翻译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交流平台,通过对媒体翻译与国家形象、多模态翻译研究等重要议题的讨论,进一步促进亚太及世界其他地区在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发展。它的成功举行是我校建设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部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的国际化水平及国际学术影响力,也对促进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领域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拓展翻译与新闻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同时为中西方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平等对话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