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盛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获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是我校第八位省级教学名师。蒋盛益教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34年,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教学期间,他潜心教书育人,积极、主动承担本科课程教学任务,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积极组建教学团队,倡导、力推教研融通,通过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带动学生团队培养创新人才。我们从创新团队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科研与教学的协调等方面对蒋盛益进行了专访。
省级教学名师蒋盛益
建设创新团队,培养创新人才
蒋盛益大力支持学生研究团队的组建,积极培养创新人才。2006年,蒋盛益带头组建数据挖掘兴趣小组。团队采用层层帮助、协作学习的管理模式,由教师指导核心成员,再由核心成员领导项目组成员,同时以高年级带领低年级的形式开展项目实践。13年间,“数据挖掘兴趣小组”成员参与各类赛事获奖60余项,充分发挥了榜样和示范作用。蒋盛益表示,通过“兴趣培养——项目实训——创新比赛”等过程培养学生,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广外的学生很优秀,关键在于我们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环境与平台。”
数据挖掘兴趣小组成员林同学曾获2018年“校长奖章”。谈到蒋盛益对他的帮助时,林同学说:“蒋院长很尊重学生的想法,他的处事方式和研究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这个小组是我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它给我带来的不单单是奖章等方面的荣誉,还包括专业技能、团队协作等能力方面的提升。”
目前,该小组致力于体现广外特色的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并积极和相关语种的学院进行合作。除了数据挖掘兴趣小组以外,蒋盛益还积极参与其他的研究团队的组建与培养。“我希望通过努力,使学院一半以上的本科生参与到科研中来,使他们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尝试科学研究,为之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蒋盛益说道。
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改革
除了参与学生科研创新团队的培养以外,蒋盛益还在常规教学中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授《数据挖掘》课的过程中,蒋盛益采用“组建项目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或行业,选取有研究价值的相关问题,利用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并进行成果展示。“通过项目组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保证实践效果符合教学目标,也能够帮助有研究兴趣的学生拓展发展空间。”蒋盛益向记者解释道。
蒋盛益积极使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并将科研问题当作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积极改革课程体系、编著特色教材,促进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下开设语言信息处理专业方向,探索语言与计算机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他的相关工作得到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的支持,改革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来自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付同学谈到,蒋盛益的课程让他受益良多。“数据挖掘课注重实践,课上,蒋院长会用更贴近学生、更易被理解的学术故事来阐述理论,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给了我很多实例的参考。对于困扰我很久的问题,蒋院长总会一针见血地直指要害,并且鼓励我不断前进,和他聊完之后总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他毫不迟疑地说,“教学与科研是不可分割的”。蒋盛益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积极将科研成果、学科前沿融入课堂教学,缩短理论与实践间的距离。无论是主编教材、教学案例,还是指导学生创新团队,都能感受到蒋盛益“以科研促教学”的教育理念。
蒋盛益认为,培养高素质学生,积累教研点滴成果,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开阔的视野。蒋盛益积极支持学生团队参与比赛。在学校的“挑战杯”决赛中,有他指导的四支团队参赛。当被问及如何指导多支团队时,他表示:“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对策,进而独立解决问题。”在采访的最后,蒋盛益微笑着对记者说,“比赛不是目的,重在实践过程。学习是要作为一种常态,存在于我们的人生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