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2019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我校召开

文字:英文学院 图片:英文学院 编辑: 发布时间:2019-03-26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由《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与我校主办、我校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2019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于3月22-24日在北校区召开。研讨会聚焦后人文主义语境下的当代外国文学,来自全国各地的288名代表探讨了当代外国文学中的物质、生态、科技等议题。

阳爱民致欢迎辞

 

 

杨金才(上)、聂珍钊(下)分别致开幕词和闭幕词

     大会开设了“国际科幻文学现状与未来发展”“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认知转向”“文学中的物转向与陶瓷的故事”以及“现代声音:人类、机械与其他”等4场专题论坛,以及族裔文学、性别文学、,幻想文学、哥特文学及自然文学等12场小组讨论。我校副校长阳爱民和《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研讨会的主旨发言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后人文语境下当代外国文学研究的范畴、理论思潮及批评实践。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从叙事与文化角度,研究瓷与“稻”、“易”、“玉”、“艺”以及“china”之间的复杂关系,透过陶瓷艺术管窥了中西叙事传统、文学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阐释了伦理选择与伦理人以及科学选择与科学人等相关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熊木清教授以空间/生态批评为例,介绍了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认知转向对文学理论的丰富以及文学研究视野的拓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和龙教授从学科史以及文学史的角度梳理了“英语文学”的源起、衍生以及内涵的嬗变过程,并考察了国内英语文学学科范畴意识的变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皮特从思维实验的视角探讨了当代幻想小说作家Terry Pratchett的作品,讨论了在器官移植、基因编辑等科技发展的语境下的相关身体身份及社会问题。《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阐述了应对变化的语境,如全球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科技文明、后人文主义思潮等,当代外国文学创作所呈现的各种文学景观。他指出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既具跨国、跨文化、跨语言等特征,却又彰显出民族性,构筑了世界文学的新景观。

深圳大学顾明栋教授的发言反思了数字化革命时代的文学研究,并提出“小文学“和”大文学“的概念以应对文学在信息化革命时代面对的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从叙事学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细读了麦克尤恩的《我的紫色芳香小说》。我校唐伟胜教授阐释了”物“的三种叙事功能,即作为文化符号,映射或影响人类文化的物;作为具有主体性的行动者,作用于人物的行动并推动叙事进程的物;以及作为本体存在,超越人类语言和文化的表征,显示”本体的物性“的物。电子科技大学邹涛教授探讨了艾·伊奎·阿尔马小说叙事中的共同体存在模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礼福教授采用人类世生态批评的研究策略,考察了21世纪人类世科幻小说中的中国书写。宁波大学的方英教授介绍了文学空间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包括空间、空间性、地方及绘图等,强调空间批评研究应当既包括对空间叙事(作品和理论)的研究,又包括对任何作品中的空间性解读及其对文学研究的价值,系统性地探究空间、空间性、空间元素与文学(研究)的关系。

 

会议现场 

大会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英文学院戏剧社和小剧场的学生们在六教报告厅表演了音乐剧GreaseMiss Saigon的选段。在研究生专场论坛上,研究生们的学术展示精彩纷呈,专家们的点评犀利点晴,研讨场面火爆。

在闭幕式上,浙江大学教授聂珍钊教授代表与会专家讲话,他表示,此次会议彰显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新面貌,激发众多学者的思考。他认为,此次会议老一辈学者继续引领学术热点,中年学者承前启后,青年学者迸发向上,许多可喜的成果不断涌现。本次会议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叙事研究》编辑部共同协办,广外“跨学科的文学叙事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和英文学院办公室承担会务工作。

 

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