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新中国外交70年”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文字:战略研究院、海丝中心 图片:战略研究院、海丝中心 编辑:周喆 发布时间:2019-04-0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近日,由中国外交史学会、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我校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 “新中国外交70年——重要成就、理论创新、宝贵经验”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外交史协会会长杜起文,中国外交史学会、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广东省外办发展规划处、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以及我校专家学者参会。

研讨会现场

杜起文总结了新中国外交70年成功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党对外交工作的统一领导,二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杜起文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历史新节点召开此次研讨会,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次会议讨论梳理了我国70年来外交成就,内容深刻,过程圆满。时代给予了我们百年难得的历史机遇,理论需要创新,政策需要落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外交新理论是新的使命。广东省外办发展规划处处长余顺荣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阐述了广东省外办在推进民间外交所做的努力。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处长李中州对研讨会的举办提了要求,希望研讨会能把握政策性,突出创新性。

在上午的研讨会中,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王泰平指出,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必须树立正确的“中国角色观”,发展中国大国的外交理论。清华大学教授赵可金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外交理念系统地体现了整体论、阴阳平衡论、中道论和行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出更是代表人类的未来。复旦大学教授苏长和认为中国外交成功的历史经验彰显了天下为公的传统义利观,我们一定要坚持外交政治中的公理情怀,摒弃西方传统的对抗制衡的观念。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论述了我国周边关系正在经历一个长期而深层次的变化,争取在周边地区已有的重要理念、倡议和构想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外交政策的沟通和落实上,继续传递出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的良好意愿和可靠信息。暨南大学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陈定定认为,创新能对外交产生自主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应当去完善创新的机制,把握创新的方向。我校教授王树春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来探讨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认为中俄外交实践丰富多彩,需要更多地挖掘和进行理论提炼。

在下午的研讨会中,前驻捷克、挪威大使,前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唐国强总结了邓小平同志的外交理论的八大原则,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中国外交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新的境界,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外交思想,为今后外交理论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基础。外交学院教授张历历认为,我国外交理论的核心是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国家利益,在此基础上引领世界和平发展潮流。前驻瓦努阿图大使、现任亚欧会议高官谢波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陆续提出了“建立战略支点””以义为先“”共商共建共享“等重要理念,我们要继承优良外交传统,用全球性、历史性、大局性的眼光看待世界变局。外交学院教授郑启荣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分析了新中国70年来外交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秘书长毛瑞鹏总结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认为应该关注国际组织在中国外交发展当中的作用。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战略决策研究》执行主编陈寒溪针对中国关于怎么样维护国家利益这个问题的一些理念的变化展开阐述,总结了两个外交上的固化思维及其带给我国外交的影响。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学东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对中国外交的未来做出设想。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青、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处长李中州分别主持上午、下午的研讨会。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