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广军指出,我校要认真学习贯彻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新一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我校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校全体干部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繁荣计划,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隋广军强调,全体干部教师要要明确我校未来的战略发展布局和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促进我校国际化战略科学发展。但是,目前我校发展也受到思想观念、制度和政策、发展平台、布局缺陷和干部素质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制约。隋广军希望全体与会人员开拓思路、集思广益,为我校即将召开的2012年发展战略研讨会建言献策。
仲伟合:凝练特色 打造精品 制定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繁荣计划
仲伟合运用“focus”和”feature”两个关键词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教育部的繁荣计划对广外未来十年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我校应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我校十二五规划,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仲伟合指出,实施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要结合我校国际化战略和专业学科优势,分析重点,凝练特色,打造精品,制定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繁荣计划。

仲伟合发表讲话
仲伟合强调要做好区域研究和国别研究工作。结合我校外语优势,整合资源,着力打造英国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和加拿大研究中心等国别研究平台。同时,学校应着力做好东盟、欧盟和拉美地区的区域研究工作。
在谈到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计划实施中,仲伟合指出要加大力度做好国外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新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鼓励国际学术组织的成立和英文期刊的创办,以此增强我校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
仲伟合强调,在我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正式出台之后,学校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将我校的繁荣计划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各二级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找准定位,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繁荣计划的工作内容和重点。
校党委副书记陈建平指出我校的繁荣计划应突出广外特色。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进行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并积极探索“组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一批能“走出去”的高素质人才。科研方面要创新机制,力求实现学科交叉,项目联合攻关,并注重从哲学层面开展跨文化研究。陈建平指出,要充分发挥我校外语优势和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平台作用,整合科研力量,引导教师开展关于外国文化和国别的研究,在现有开展的关于欧盟、东南亚和南美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对北美和东北亚等区域问题的研究。
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建议要加强思政学院、政管学院等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入重点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之中,并要注重从政治引导、道德功能、认知功能和价值功能方面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许国彬指出,在我校的繁荣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挖掘优势、拓展内容,利用我校作为大学城国家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基地牵头单位和省心理健康教育专指委秘书单位的平台,丰富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副校长顾也力传达了12月12日教育部全国地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的重要讲话精神。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要重点做好 “四个着力”:着力增强育人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国际学术对话能力。
副校长刘建达从交叉学科研究、本科教学研究、数据库建设、文科基地和文科实验室建设、智库建设和科研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我校繁荣计划提出建议。
副校长石佑启以破解阻碍学校发展的体制、制度、观念为思路,围绕如何转变观念、改革制度,完善机制等方面发表意见。石佑启强调要完善学科分类管理、科研绩效评价、成果转化和培育等制度,并建立科研引导和约束机制。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卢景辉指出,在制定我校繁荣计划中,要注意调整学科架构、优化专业设置、整合科研机构;同时,要建构保障学校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党建队伍,打造素质精良的干部队伍,提升干部全局观念和谋划发展的能力,并注重建立互动协调的工作机制。

与会领导建言献策
发展规划处处长陈伟光、科研处处长阳爱民分别就《贯彻落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12年发展战略研讨会校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主题报告(初稿)》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讨论稿)》的起草思路进行了简要说明。党办校办主任刘志军、宣传部部长胡文涛、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焦方太分别就我校的繁荣计划和主题报告的修改完善提出建议。